印度抗空汙求助人工增雨 挨批「昂貴的作秀」
(中央社新德里2日綜合外電報導)印度為對抗空氣汙染在首都新德里進行的人工增雨實驗似乎成效不彰,科學界與環保人士紛紛質疑這項舉措的有效性。
人工增雨是透過飛機向雲層中噴灑碘化銀與鹽等粒子,藉此觸發降雨,以清除空氣中的汙染物。
新德里當局與印度堪坡理工學院(IIT Kanpur)合作,上週開始使用一架賽斯納(Cessna)飛機在市區上空進行試驗。
但官員表示,首次試驗因雲層稀薄,幾乎沒有降下雨水。
新德里環保行動人士坎達里(Bhavreen Kandhari)說:「這絕對沒用,完全是一場幻夢,只有真正清除汙染源頭,才能控制空氣汙染。」
據印度媒體報導,政府已為此項試驗花費約36萬4000美元。
每年冬季,濃霧般的煙霾籠罩新德里與其3000萬居民。冷空氣會將農地燃燒、工廠及車輛的排放物困在地面層。
儘管當局採取各種措施,如限制車輛行駛、設立「吸霾塔」、動用灑水車降塵,新德里的空氣品質仍在全球首都中居於末段班。
環保人士表示,即便人工增雨能帶來降雨,效果也只是曇花一現。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氣候科學家維西奧尼(Daniele Visioni)指出,在嚴重汙染環境下,其效率仍不明朗。
他對法新社表示:「空氣中沒有足夠水氣時,這無法製造降雨,只能讓水氣在某個地點凝結,而不是在別的地方。」
他補充說:「唯一能有效減少汙染的方法,就是停止燃燒化石燃料。」
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發言人沙契德瓦(Virendra Sachdeva)則表示,現在就把人工增雨試驗稱為「科學失敗」為時過早。
他告訴記者:「這是研究過程的一部分,首次嘗試並不一定會成功。」
但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IIT Delhi)兩位大氣科學家批評這項計畫只是「花招」。
蓋尼(Shahzad Gani)與阿丘塔拉奧(Krishna Achutarao)在「印度人報」(The Hindu)撰文指出:「這是科學被錯誤運用以及倫理被忽視的教科書案例。」
蓋尼與阿丘塔拉奧指出,新德里汙染早已確定是因不受控的排放與季節性焚燒農作物導致,解決方法也同樣明確,就是使用更乾淨的燃料、更妥善地管理廢棄物,以及更嚴格的執行法規。
兩人批評說:「部分科學界人士,包括研究人員、顧問與機構在內,不多從這些優先要務著手,卻在為一場昂貴的作秀背書,這對解決汙染根源毫無助益。」(編譯:鄭詩韻)11411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習近平贈小米手機 李在明笑問:通訊是否安全[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102/1639x1229_04785412729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