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不平等與疫情呈惡性循環 貧富差距衝擊防疫
(中央社約翰尼斯堡3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今天報告指出,高度不平等會讓全世界更容易受到疫情威脅,並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危及公共衛生與經濟體系。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召集「全球不平等、愛滋與疫情委員會」,成員包括曾獲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和疫情專家,他們歷時兩年完成這項報告,並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本月下旬於南非召開之前對外公布。
報告指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之間,嚴重不平等正讓全球更容易遭受疫情衝擊,讓疫情的致死率提高,對經濟的破壞力更大,並且拖長疫情延續時間。」
報告進一步說:「而疫情反過來又加劇了不平等,形成愈來愈強的循環關係。」
專家聲明表示,這種「不平等與疫情的循環」已見諸於近年幾次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愛滋病、伊波拉(Ebola)、流感與M痘(mpox)。
聲明指出:「自Covid-19以來,全球未能解決關鍵性不平等及社會決定因素,導致全世界極度容易受到下一波疫情的衝擊,並且毫無準備。」
專家指出,尤其是Covid-19疫情期間,造成「全球有1億6500萬人陷入貧困,而世界巨富們的財富卻增加了逾1/4」。
●打破惡性循環
史提格里茲指出:「疫情不僅是健康危機,更是經濟危機。如果領袖選擇錯誤的政策,將加劇不平等。」
他強調:「一個國家若為了穩定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卻透過高利率借債和緊縮措施來因應支出,這會導致國家的衛生、教育和社會保障體系資源被抽空。」
如此一來,社會因應危機的彈性下降,更容易受到疾病蔓延的影響。
史提格里茲表示:「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必須讓所有國家都有足夠財政空間,能為衛生安全投入資源。」
報告也呼籲富國與貧國之間,應能夠平等取得醫療與科技技術,應增加地方及區域的生產資金,並應在疫情大流行宣布之後立即暫緩(如疫苗專利)相關智慧財產權。(編譯:紀錦玲)11411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