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鬆綁外商品牌實體門市登陸 阿根廷人自由買圓夢
推薦閱讀
法國運動用品專賣店迪卡儂(Decathlon)開幕首日人潮綿延3公里,營業額刷新該品牌在美洲市場紀錄。這樣的場景在阿根廷並不常見。
多年來,高關稅、外匯管制與產業保護政策讓民眾習慣「能買到什麼,就買什麼」。如今,阿根廷人終於不出國就能買到平價國際品牌,感受到久違的消費自由。
對外資而言,阿根廷是艱難的市場。過去海關手續繁瑣、稅制複雜、貨幣不穩,使得進口商品價格往往翻倍。儘管政治上是民主國家,但經濟上長期封閉,民眾購買美元受限、海外包裹需層層報關繳稅,常常無法順利取件。
能自由購買寄送到府,成了阿根廷人最奢侈的願望之一。
這種困境源自20世紀中期以來,前總統貝隆(Juan Peron)的貝隆主義政策。高關稅與產業保護管制雖扶植了國產工業,卻讓產品「價格高、品質無保證」。自2011年起,更嚴格的美元購買限制與進口審查,使整個國家陷入「有錢買不到東西」或「買到東西卻沒零件維修」的荒謬現實。
這也導致阿根廷人出國旅遊時,總會特別安排購物行程,趁機購入國外大牌產品。
2016年時任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政府曾嘗試放寬外匯與進口限制,但因通貨膨脹失控而無疾而終。直到2023年底,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上任後推動激進改革,取消美元購買配額、簡化報關、開放國際電商直送阿根廷,並鼓勵外資投資市場。他強調:「讓市場自由競爭。」
根據阿根廷電子商務商會(CACE)2025年報告,消費者在國際電商平台購買最多的商品是手機、服裝與運動鞋,理由很簡單:「更便宜、更多選擇、品質更好。」
隨著政策鬆綁,大型企業重燃信心,開始引進國際品牌在阿根廷開設實體門市,例如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迪卡儂等品牌率先登場。阿根廷消費者對國際品牌信任度高,購買知名品牌不僅為品質,也象徵社會地位與現代化。
一場外商開幕,3公里長的隊伍排的不只是經濟實惠的商品,更是阿根廷人一種生活的想像。
他們仍要面對現實考量:貨幣會再貶嗎?物價多久後會再上漲?但對阿根廷人而言,「在當地買得到想要的東西」,就是對自由與希望的信仰實踐。(編輯:陳妍君)11411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