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2年7月號
很少有人不愛看電影。各式各樣的電影,對個人來說,是體驗別種人生的機會,理解其他人生活和思維的一個窗口;對國家來說,則是展現科技與人文厚度的文化產業。這個專題,讓您不只坐在大銀幕前的觀眾席,還能了解更多世界電影產業的面貌。
《全球中央》2012年7月號

競爭不是問題 問題是無益的競爭

2012/10/9 14:0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如果以為國外高度自由的中學教育意味著沒有競爭,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很難消除掉升學競爭與壓力,所能夠做的,其實是在不同的競爭方式與壓力情境中做出選擇。

文/劉孟奇(現為中山大學副教務長及政治經濟系教授兼任教育部「高高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總計畫辦公室的執行長平日關心經濟及教育等議題,並主持網誌「意識型態咖啡」(https://blog.roodo.com/lakatos)

我一直覺得,在台灣教改過程中,相當具誤導性的一個觀念(或口號)就是:教改能夠減輕孩子們的競爭壓力,讓孩子們從此「快樂學習」。我的看法是,這個口號根本脫離現實,是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但是許多教改措施卻打著這個旗號,結果往往教改越改,學生壓力不減反增,而整個教改也飽受質疑。

為什麼這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口號?文化是一個重要原因: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認為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要「出人頭地」,因此,要說服家長放棄競爭無異於挾泰山以超北海,是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除此之外,大環境的現實是,年輕一代必須面對全球化、知識經濟、人口老化的壓力,而贏者圈內外所得差距擴大的現象又有增無減。既然校門外的競爭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校門內又如何可能成為沒有競爭硝煙味道的失樂園?

或許因為上一代的青春被聯考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陰影太強,有不少人會嚮往「自由的西方教育」方式。但是如果以為國外高度自由的中學教育意味著沒有競爭,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在高度自由學習的背後,是更為全面性的大學入學考核,包括在學每學年的成績都要被考察,要通過各種標準化考試,同時還要準備各種課外活動、社團參與、實習經驗、比賽證明等等。

基本上,台灣近年來的教育變革,主要反映在大學入學方式的改變上,特別是從原來「一試定終身」的聯考制度,轉向西方式全面性考核的甄選入學。這不見得是不好的方向,但是教育當局不宜給家長與學生「這種轉變會降低升學壓力」的錯誤期待,因為競爭並不可免,所以壓力始終會在,只是變成不同方式而已。

偏向於西方式全面考核的入學競爭方式,好處是可以讓學生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而比較不會讓學習侷限於就是聯考要考的那幾科,同時也要求學生有更實際(例如要親自動手做實驗)與更多(例如要參與社團或競賽)的學習經驗。

但是其成本就是「一次考試解決」的「短痛」會變成「學習過程都要計算」的「長痛」,也難以避免申請奔波多校的繁瑣勞頓,同時就讀中學的學習資源豐富程度(如實驗設備)與聲望(決定高中成績被考量的情形)都會產生明顯影響。

我們應該不可能消除掉升學競爭與隨之而來的壓力,所能夠做的,其實是在不同的競爭方式與壓力情境中做出選擇,並希望我們讓學生們身處其中的競爭,能真正有利於他們的日後發展,而不是沒有意義的軍備競賽而已。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7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崛起 拉丁美洲拉中不拉美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