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環保與效率雙贏 哥德廚具的綠色升級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陳姿伶桃園5日電)為搶攻國際市場,哥德廚具啟動綠色轉型,導入拆圖軟體減少板材廢料,並依海外客戶需求,將櫃體立體出貨改為分片式平面包裝,縮小至少一半的貨運體積,降低運輸成本與排碳,成功提升外銷競爭力。
哥德廚具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0年,現今由總經理蘇叡晴、副總經理蘇政欣姊弟等二代經營團隊接手後,積極推動綠色永續及拓展海外市場,也強化設計開發的能力,例如因應高齡化推廣樂齡設計。
「所謂樂齡廚具,不只是年長者適合,也代表全年齡都能方便使用」,蘇政欣熱情地領著記者穿梭在展示區,撫觸著櫃體邊角處的圓弧設計,一邊解釋它能減少碰撞的風險。
他如數家珍地示範及介紹著哥德廚具的各種貼心設計,像是用腳輕勾就能彈開的下層抽屜,避免老人家「跍落去就爬袂起來」;能變身大型墊腳板的底層抽屜,方便取用高櫃物品;針對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也有內建無線充電功能的中島吧檯能滿足。
然而,想讓產品走向海外,環保已成門檻。以歐美為主的國外客戶特別強調產品須符合環保標準,要求碳盤查及材料來源證明,這讓哥德決心投入轉型。
生產線精實優化 減少等待與浪費
哥德廚具在今年3月取得第三方碳盤查認證,回想過程,哥德廚具協理洪子婷說,「因為廚具業沒有相關經驗可以參考」,簡直是在迷霧中找路。
所幸哥德去年與4家供應商一同參與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低碳輔導計畫,不但取得資金補助,也獲得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在碳盤查及精實生產管理的輔導,從收集與判讀碳排數據,到優化工廠動線、縮短搬運距離、管理物料進場順序等方面,都在顧問協助下了解與改善。
「像是板材切好了,還要等待五金或門板進廠,才能完成最後組裝,所以有時等待時間會很長」,洪子婷說,如今透過軟體即可控管訂單的進場順序,包括原物料到貨時間、何時組裝及出貨,避免原物料及半成品囤積。
洪子婷說,「減少工時和等待時間,是精實生產的重要精神」,也有助於節能減碳。
導入拆圖軟體 高效又減廢
台灣市場講求少量多樣,洪子婷說,因此客製化訂單少不了,但客製化在人工排圖上相當耗時,哥德引進數位拆圖軟體,將作業時間從平均4小時降為1小時,減少人為疏漏,並降低板材的浪費。
蘇政欣進一步解釋,軟體會依設計拆出一塊塊櫃體構件,並以盡量減少邊角料的原則,在大板材上排好排滿,而裁切尺寸及鑽孔位置等加工參數還能直接連線到機台,自動執行。
分片包裝 降低運輸成本與碳排
哥德不僅在製造過程中減碳、減廢,觸角也延伸到運輸過程。哥德提供客戶不同的包裝方式,包括傳統預先組裝,或者將櫃體構件直接分片包裝。蘇政欣指出,若採後者,整體運輸量可下降50%到70%。
有趣的是,這項作法的起源並非為了減碳,而是海外廚具商及建商客戶希望能降低報價。哥德研究後發現,分片包裝可以減少貨櫃量,降低運輸成本,同時達到降低排碳的好處;且分片包裝也不易撞傷,能減少耗損率,並省去客戶倉儲空間費用。
蘇政欣說,台灣面積小,運輸成本差異不大,故此作法目前運用在以北美及中東為主的外銷市場。
為方便對方的技術人員更容易組裝,蘇政欣說,「我們會讓它單純一點」。他舉例,哥德會簡化孔位、預組小配件,而像抽屜軌道這種特別注重精準度的部分,也可能預先安置,並拍攝組裝的教學影片。
材料循環再製 共創綠色生態系
不僅哥德朝永續邁進,供應商也一起轉型。例如數位拆圖軟體,是板材供應商禾邁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採用,成效卓著,哥德也跟進;塑膠配件夥伴振秀塑膠企業有限公司汰換舊射出機為高效率機型,取得溫室氣體盤查認證,並與哥德合作開發以回收塑料製作部分零組件;而哥德廠內木棧板上支撐前後木板的腳粒,則是利用板材裁切後的邊料,送到綠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成粉末再重新壓製而成。
從材料選用、製程管理,到產品運輸與廢料再利用,每個環節都緊扣減碳與循環目標。蘇政欣說,未來會持續導入模組化設計和回收材料,提升板材利用率,並結合供應鏈夥伴,共同打造綠色廚房生態系。 (編輯:林孟汝)1140905

- 環保與效率雙贏 哥德廚具的綠色升級2025/09/05 10:07
- 2025/09/04 13:36
- 2025/09/04 10:4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