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飲酒文化 夠嗆!
一位旅韓英國人說:「說到飲酒,愛爾蘭在歐洲是稱霸的,愛爾蘭人若來到韓國,只能算是小兒科。」一位盧安達人則語重心長:「對韓國人而言,好像沒有所謂的人生。他們有的,只是工作與壓力,或壓力與酒,或酒,最終只有酒而已。」
文/白兆美 (本刊特約記者)
若問「海神、酒神,誰比較厲害」,韓國人應該會知道,因為韓國有句「掉進酒杯死的人,比掉進海裡死的多」。
遇好事要飲酒助興,難過時就借酒澆愁,需要勇氣時喝酒壯膽。無論是紅酒、白酒、喜酒甚至罰酒,喝多了終究會傷荷包、又傷身且傷心,但我們日常生活似乎離不開小酌或暢飲。韓國人愛喝酒是出了名的,不僅是生意人的應酬,連未滿20歲的大學新鮮人也得過「酒關」,久而久之,練出一身好酒量與酒膽。
南韓酒品消費量亞太第一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表的統計顯示,2005年全球15歲以上人口平均一年的飲酒量為每人6.1公升,其中平均酒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以伏特加聞名的俄羅斯,第二名是燒酒王國南韓。美國 CNBC電視2011年3月以「酒品消費最多15國」為題的報導顯示,南韓名列第11,人均消費量更是亞太地區唯一入榜的國家,其他14國包括第一的摩爾多瓦、第十五的英國在內,全都由歐洲國家包辦。
飯前小酌可促進食慾,睡前淺嘗還能助眠,但不是人人都能節制。即使並非有意貪杯,往往遇情緒起伏或應酬場合很容易飲酒過量,又常見續攤到不醉不歸的情形發生。一旦喝多了,即對身體造成負擔與傷害,也常見因酒誤事情形。
南韓警察廳(警政署)去年5月提出2007年至2011年4月期間的報告顯示,殺人、強盜、性侵、暴力、妨害公務等重罪之中,酒醉犯比率高達36.7%。
喝了酒就沒事 酒後犯罪就可寬恕?
《犯罪心理學》作者李水晶教授直指,由於韓國社會普遍存在「只要是喝了酒闖禍便可被寬恕」的氛圍,所以犯罪者通常也心存「喝了酒就沒事」的心態。李水晶的指責一點都不誇張,因為在過去的經驗中可知,檢察官裁量刑度過程中,常把「因酒醉犯罪」作為減刑的事由。
旅韓外籍人士心目中的韓國人飲酒習慣,其實與在地人的看法無異。根據韓國一家網站的調查結果,可由下列五位外國人的描述歸納韓國飲酒文化為何。
「在韓國,喝酒的人,似乎全都是喝通宵的。若想途中離席,就被批落跑,我覺得很可笑。」(美國,20歲女)
「說到飲酒,愛爾蘭在歐洲是稱霸的,愛爾蘭人若來到韓國,只能算是小兒科。喝上五杯爆彈酒(啤酒加洋酒或白酒的混合酒,易醉),愛爾蘭人也都昏死過去。」(英國,32歲男)
「韓國人真的很愛喝酒。我在法國也算常喝酒,可是到韓國之後,我喝酒的次數增加五倍以上。」(法國,21歲女)
「曾看到韓國人在飲酒場合玩遊戲,還以為那很好玩。可是當我知道遊戲是要灌更多酒給旁人喝之後,讓我感到害怕。」(中國,20歲男)
第五位,30歲盧安達男性的回應更是赤裸裸反映所思:「對韓國人而言,好像沒有所謂的人生。他們有的,只是工作與壓力,或壓力與酒,或酒,最終只有酒而已。」雖不能以偏概全,但這些外國人所感受到的,就是一般人對韓國飲酒文化的普遍印象。
三星老闆也受不了 下令節酒
對於酒後的脫序行為,台灣常聞「酒精作祟」,韓國有「是酒的錯」的藉口,兩者皆意指非人本意,錯在酒。南韓演藝圈酒後闖禍,尤其是喝酒開車的案例層出不窮,其中不乏當紅偶像團體成員或各大獎得獎人。韓國社會對於喝酒闖禍予以寬待的風氣不知從何時起,如今,他們想要積極預防飲酒造成憾事,因此從法律上重罰之外,擬在飲酒文化上試圖改變,首當其衝的就是國際知名企業三星。
2004年,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就感慨「沒有一家全球一流企業,會有這麼多帶著一身酒味上班的。」從此集團下令各公司宣導禁酒,也順勢進行休閒文化娛樂活動等替代方案配合「建立快樂職場」,卻未能成功執行改善飲酒文化的宗旨。
三星內部分析,員工喝酒的主因在於「解壓」,所以今年9月中透過內部訊息宣示要「節酒」的同時推出了配套措施,企業內將增加多種體育休閒活動等紓壓辦法,以提升工作效率與確保職員健康,明年開始更將「節酒」課程納入新進、在職員工的職訓、升等、儲備幹部等的在職教育之中。
雖說酒可能害人害己,但也不能因噎廢食,不過量且不依賴酒精,它可以是調節身心的美酒。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