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設立北京證交所 分析: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

2021/9/3 17:50(9/3 20:2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3日電)中國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有「新三板教父」之稱的中國社科院博士程曉明今天指出,北交所未來將是中國版的納斯達克(NASDAQ);路透社也指出,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正駛入快車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後,中國證監會當晚表示,將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建北交所。

陸媒新京報今天發表程曉明的文章指出,等待了15年的北交所,終於得到最高規格官宣。這15年,新三板遇到很多挫折,也有很多機遇,歷經全國股轉系統,再到北交所,一系列的規定最終串聯起來,「未來將會是中國的納斯達克」。

程曉明是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被稱為新三板教父,是新三板的領軍人物。

他撰文稱,科技發展、科技創新需要大量資金,作為創新的載體,科技型企業,同樣需要大量資金,且這些資金投入,在短期內無法變現,從而支撐企業長足發展,這就需要融資;支持科技發展、科技創新,必須依賴於股權融資。

程曉明指出,要解決這個難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企業上市,讓股票在交易所、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有了股票價格後,根據股票價格確定的融資價格,就很容易為投融資雙方接受。所以,證券市場對於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援作用,而且不止於融資。

他指出,對於高科技企業,一般的投資人看不懂這些企業的價值,因為可能持續虧損,為何還能報出這麼高的價格?這就需要「做市商」(Market Maker)的引導,所以,證券市場的分類,就是有做市商的和沒有做市商的。

程曉明指出,比如納斯達克有做市商,紐約證交所沒有做市商,納斯達克為高科技公司服務,紐交所為傳統企業服務。一個高科技企業,普通投資人看不懂它的價值的時候,這個企業就比較合適去納斯達克上市,因為納斯達克有做市商。當這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變為傳統企業以後,就可以去紐交所。

他表示,目前橫空出世的北交所,就是要服務、助力中小科技型企業,解決其融資問題,同時也解決科技發展、科技創新的問題。

程曉明指出,以往試圖通過新三板解決這個難題,但是在新三板上,投資者門檻很高,這帶來流動性低,交易活躍度不高的難題。後來給新三板賦予「轉板」制度,就是新三板的精選層企業,可以轉板滬深交易所,但真正能轉板的企業不多,而且,轉板和直接IPO似乎差別也不大。

他說,現在的改革方向,相比以前,這無疑是有了一個巨大的飛躍。期待新三板及北交所能進一步降低投資者門檻,有活躍的二級市場,就會有繁榮的一級市場。

路透社中文網今天報導也指出,設立北交所,意味著從新三板升級切換到北交所,「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正駛入快車道」。

報導引述北京一名不願具名的券商高層稱,新三板一直想變成交易所,北京市是最大利益方,但多次推動都沒成功,在轉板閘門的最後時刻,北交所成功設立。

在他看來,未來北交所有多層次優勢,對中小企業比較優勢明顯,可以讓有潛力的企業在「嬰兒期」可以選擇在基礎層,發展成熟再上一層,真正發展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市場。

報導引述粵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恒認為,北交所是新三板精選層的升級,新三板由「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結構變為「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結構。但考慮到目前精選層僅66家掛牌企業,設立北交所後可能存在進一步擴容。

報導引述一家從事建築裝配業務,曾在新三板上市後又退市的企業老總提到,當初在新三板上市的時候,地方政府為了支持本地企業上市都給企業真金白銀的補貼,可是上市後發現融資渠道並不通暢,但每年還要繳納固定的費用,很多企業都撐不住了,最後只得選擇退市。

據統計,新三板自股轉系統面向全國接收企業掛牌申請以來,掛牌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在2017年達到1.16萬家的峰值。但高峰之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便連連下降。

2019年掛牌規模下滑幅度最大,減少1738家,降至8953家。2020年新三板摘牌公司已經超過800家。從摘牌原因來看,占比最高的是公司主動申請終止掛牌,占比超過80%。

報導並指出,中國在強調創新、發展,打造「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制度的設計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支援的同時,如何平衡包容、創新與監管是難題。

不具名的券商高層就表示,在強調國家安全的前提下,今年以來中國整治網路平台,打擊壟斷行為以及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出發點都是對的,也給逐利的資本一個警示作用。只是這種雷霆手段和過於依賴行政棒喝的做法容易嚇退資本市場的投資者。

「尤其是很多企業發展初期很需要一個包容的外部環境,如何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並引導幫助企業不斷壯大,或許這才是衡量未來北交所是否成功的關鍵。」該人士稱。(編輯:楊昇儒)11009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媒體專家一片看好北京證交所 股民看法分歧
172.30.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