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塑膠公約談判再起 環部:台灣年底訂減量里程碑

2025/8/5 16:55(8/5 19: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5日在循環再設計中心開啟「塑膠循環特展」,適逢全球塑膠公約(INC-5.2)談判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資源循環署與海委會派員組團參與,現場也透過視訊與團隊成員進行連線。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5日在循環再設計中心開啟「塑膠循環特展」,適逢全球塑膠公約(INC-5.2)談判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資源循環署與海委會派員組團參與,現場也透過視訊與團隊成員進行連線。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5日電)全球塑膠公約新一輪談判今天開始,學者評估,這次會議2大挑戰是塑膠整體週期及財務機制。環境部說,不論本次談判結果為何,年底仍會提出台灣的減量里程碑。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今天於循環再設計中心開啟「塑膠循環特展」,適逢全球塑膠公約(INC-5.2)談判會議於今天起至14日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預計通過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解決塑膠污染全生命週期問題。

出席本次會議的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榮譽理事長樊國恕透過視訊連線表示,塑膠公約談判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有2點,首先是塑膠整體生命週期,尤其是上游端的管制,第2則是財務機制。

樊國恕進一步說明,對塑膠原料的管制和塑膠產量的限制是目前最大爭議,特別是產油國不希望對上游端的生產和製造進行管制;至於財務機制部分,主要是開發中國家因為處理大量塑膠廢棄物需要龐大費用和資源,因此希望在財務機制上能獲得補貼。

循環署長賴瑩瑩指出,台灣的塑膠循環政策包括從生活層面源頭減量、推動產品的綠色設計、鼓勵產業使用再生材料,最終目標是避免污染,也都與塑膠公約所關注的面向相契合。

賴瑩瑩舉例,由於疫情後網購量增加,環境部已在去年與包裝業者溝通,預計在今年推出網購包裝手冊2.0版,旨在減少網購包裝的重量;而今年旅宿業不提供一次性備品的政策,目前也獲得約7成民眾支持,許多人已養成出門自備的習慣。

賴瑩瑩表示,環境部會持續掌握了解塑膠公約相關議題,即使本次塑膠公約談判沒有結論,台灣在年底提出的減量里程碑將不受影響,仍會持續推動。

環境部表示,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研究,全球塑膠產量自2020年的4.6億噸,預計到2060年將增加2.5倍,其中超過半數為一次性產品。

聯合國環境大會於2022年決議啟動具法律約束力的「終止塑膠污染公約」制定進程,旨在從塑膠整個生命週期進行全面檢討。本次在日內瓦的會議被視為是公約協商的關鍵一役,台灣由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與海委會派員組成團隊前往參與。(編輯:龍柏安)1140805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開幕記者會5日下午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前中)到場參觀並聆聽導覽解說。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開幕記者會5日下午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前中)到場參觀並聆聽導覽解說。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開幕記者會5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圖)致詞表示,台灣塑膠循環政策包括從生活層面源頭減量、推動產品的綠色設計、鼓勵產業使用再生材料,最終目標是避免污染,與全球塑膠公約所關注的面向相契合。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開幕記者會5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圖)致詞表示,台灣塑膠循環政策包括從生活層面源頭減量、推動產品的綠色設計、鼓勵產業使用再生材料,最終目標是避免污染,與全球塑膠公約所關注的面向相契合。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開幕記者會5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現場分為4大特色展區,也介紹全球塑膠公約4大重點面向的具體成果。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開幕記者會5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現場分為4大特色展區,也介紹全球塑膠公約4大重點面向的具體成果。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5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開幕,現場「廠商展示區」集結多家企業亮點產品與技術,展出以回收寶特瓶製程的防水環保鞋等產品。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塑膠循環特展」5日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開幕,現場「廠商展示區」集結多家企業亮點產品與技術,展出以回收寶特瓶製程的防水環保鞋等產品。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5日在循環再設計中心開啟「塑膠循環特展」,署長賴瑩瑩(圖)指出,台灣的塑膠循環政策包括從生活層面源頭減量、推動產品綠色設計、鼓勵產業使用再生材料,最終目標是避免污染,皆與塑膠公約關注面向相契合。中央社記者張雄風攝  114年8月5日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5日在循環再設計中心開啟「塑膠循環特展」,署長賴瑩瑩(圖)指出,台灣的塑膠循環政策包括從生活層面源頭減量、推動產品綠色設計、鼓勵產業使用再生材料,最終目標是避免污染,皆與塑膠公約關注面向相契合。中央社記者張雄風攝 114年8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