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諮委:留意認知戰削弱台灣對國際合作信任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3日電)陸委會諮詢委員建議,留意中共可能透過認知戰引導台灣社會對美政策產生質疑,削弱台灣社會對國際合作的信任;建議台商考量國家安全、產品安全等層面,避免過度依賴對岸市場。
大陸委員會(陸委會)3日發布第72次諮詢委員會議與會委員發言重點摘要。這場會議於日前召開,會議主題為「美中貿易戰對國際地緣政治、中國大陸經濟、兩岸經貿之影響與因應」。
部分委員建議,應該留意中共可能透過認知戰引導台灣社會對美政策產生質疑,削弱台灣社會對國際合作的信任;未來台商必須考量國家安全、產品安全以及中國大陸可能採取抵制或不公平政策等層面,避免過度依賴對岸市場和供應鏈。
學者提到,在美中競合下,國際經貿格局及秩序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未來世界經濟可能被劃分為美國圈、中國圈、非美非中圈等3個主要圈圈,台灣需要靈活戰略應對,兼顧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部分委員提到,美中貿易戰目前趨於和緩;倘若美國再對中國大陸課徵更高關稅,將使中國大陸出口市場加速轉往歐盟、東協等地,可能傾銷產能過剩商品,衝擊當地產品原有市占率,若美祭出次級關稅,中國大陸出口成長不容樂觀。
中國大陸經濟持續面對通貨緊縮壓力,部分委員指出,這反映消費需求疲弱,從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以來,消費者信心下滑,房地產低迷削弱地方政府高度依賴的土地財政收入,影響公共開支,為填補財政缺口,地方政府依賴舉債,債務負擔逐步累積,隱性債務問題日益嚴重。
部分委員認為,中國大陸為因應內部經濟下滑及美中貿易戰等衝擊,「十五五規劃」可能聚焦在提升科技自主能力,將積極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技術、6G、新型儲能設備等新興科技產業,以維繫世界製造工廠地位;同時強化多元化出口布局,深化與非洲、拉美等南方國家經貿合作。
部分委員分析,美中近期進行多輪經貿談判,川普政府面臨2026年期中選舉壓力,中共有意對美採取「以拖待變」策略,在「鬥而不破」態勢下爭取談判籌碼與戰略調整空間。中國大陸對美貿易談判釋出部分友善姿態,不過難以觸及美國關切的核心問題,讓步多屬策略及象徵性措施,雙方對於降低關稅、有限度開放市場、加大對美投資及採購期待有所落差。(編輯:陳鎧妤)1141003
- 陸委會諮委:留意認知戰削弱台灣對國際合作信任2025/10/03 12:20
- 2025/09/18 11:17
- 2025/09/10 12:4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