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研所與成大研發浪襲影像判釋 提升海岸公路安全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31日電)運研所今天表示,與成大研發海岸公路及港區防波堤浪襲影像判釋技術,並應用數值模式及機器學習技術,提供即時浪襲示警及數值模擬預警資訊,讓相關單位封路管制、巡查時參考。
花蓮台11線浪襲路段在颱風季節易遭受大浪襲擊,造成公路溢淹、路基淘刷,影響用路人安全,而花蓮港東防波堤有人員進行施工、巡查作業,或有釣客從事釣魚活動等,若遇颱風大浪,也可能產生浪襲風險。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今天舉行記者會表示,111年起與成功大學合作,在台11線人定勝天路段及花蓮港區裝設攝影機,導入影像分析並結合AI深度學習等新科技,陸續進行海岸公路及港區防波堤浪襲影像判釋,可由影像分析海岸公路波浪溯升情形及花蓮港東堤浪襲越波與否。
此外,應用波浪數值模式進行模擬,結合機器學習建立數值預警模組。
運研所表示,將浪襲影像判釋及數值模擬預警資訊、花蓮港海象觀測與模擬資訊,分別整合於「花蓮海岸公路浪襲預警系統」及「花蓮港東堤越波示警及預警系統」展示浪襲示警、數值預警及花蓮港區海氣象觀測、模擬等災防管理所需資訊,提供花蓮工務段及花蓮港務分公司在交通管制、封路決策、東堤工程作業、人員巡查、釣客活動等安全管理應用,提升災防管理效能。
運研所指出,「花蓮港東堤越波示警及預警系統」為今年研究成果,花蓮港東防波堤因113年颱風康芮影響,目前正在施工中,這套系統已提供花蓮港務分公司,可實際應用於施工作業安全管理及防災。
至於「花蓮海岸公路浪襲預警系統」,運研所表示,花蓮工務段也已於颱風期間做為決策支援應用,並基於此研究成果資料於今年6月在此路段北方易浪襲位置加拋消波塊,降低浪襲機率,因消波塊有可能因波浪淘刷而流失,因此浪襲影像判釋及數值模擬預警仍有其必要性,可於颱風期間提高用路人行車安全。
運研所也有意推廣這套系統並擴大應用,副所長蘇振維表示,後續規劃舉辦成果說明會,邀請農業部漁業署、台灣港務公司、交通部觀光署等單位參加,並思考能否應用在其他公路路段或海水浴場,若其他單位有需求,運研所將會提供協助。(編輯:管中維)11410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