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國海院團隊採集逾52種本土藻類 1/6具產業潛力

2025/8/19 17:06(8/19 17: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民國112年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共同推動「大型藻類養殖與碳匯技術研究計畫」,以台南七股陸域藻場為核心試驗基地,搶攻海洋碳封存產業。圖為在陸域水槽中進行的海葡萄(綠藻類)養殖量化研究。(國海院提供)中央社記者張已亷傳真 114年8月19日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民國112年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共同推動「大型藻類養殖與碳匯技術研究計畫」,以台南七股陸域藻場為核心試驗基地,搶攻海洋碳封存產業。圖為在陸域水槽中進行的海葡萄(綠藻類)養殖量化研究。(國海院提供)中央社記者張已亷傳真 114年8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已亷高雄19日電)國海院與水試所推動「大型藻類養殖與碳匯技術研究計畫」,以台南七股區為試驗基地。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團隊採集超過52種本土藻類,約有1/6具產業潛力。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表示,研究團隊截至今年已採集超過52種本土藻類,經篩選後,約有1/6展現出良好的環境適應力,且具備生長快速或碳含量高等優勢,並已建立量產與保種技術。

管碧玲說明,綠藻因生長速度快,適合開發為飼料及食品原料;紅藻因碳含量高,被列為碳封存研究的重點對象。目前部分藻種已投入飼料添加及高值化加工試驗,並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在苗栗離岸風電場域展開碳封存效益測試,驗證在碳匯應用上的潛力。

國家海洋研究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民國112年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共同推動「大型藻類養殖與碳匯技術研究計畫」,以台南七股陸域藻場為核心試驗基地,由國海院負責建置陸域藻場、優勢藻種篩選與量產技術研發;水試所負責量產「大藻」,並布放至離岸風場水域,進行高值化產品開發及碳封存效益測試。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國海院長陳璋玲說,明年起將與水試所共同參與中研院「大型海藻養殖暨深海碳封存技術與平台開發」計畫,進一步拓展藻類量產技術至東部,預計建置養殖面積達800平方公尺的陸域藻場。另外,三方將合作推動適合東部海域的藻種選殖與碳匯效能評估,以穩定供應優勢藻種、推動藻類經濟化應用,及開發藻類碳封存技術。

國海院補充,七股藻場早期以九孔養殖為主,試驗結束後轉為閒置場地。自111年起,國海院推動再生利用,重新規劃165平方公尺的場域,設置10組1噸方形水槽及32組300公升圓形水槽,配備海水過濾與供氣系統,並藉由自然調控水溫與鹽度,防止藻體白化與死亡;強化曝氣促進水流循環與氣體交換,加速藻類增生,營造穩定養殖環境。(編輯:李錫璋)11408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