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提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學者:建立偵攻一體指管強化飛彈防禦力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0日電)總統賴清德今天在國慶談話指出,將加速打造「台灣之盾」。軍事學者分析,此構想是要建立偵攻一體的指管系統,將偵蒐與反敵機、反飛彈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將能強化台灣在高高空、中高空乃至超低空的飛彈防禦能力。
總統賴清德今天發表國慶談話時指出,國防預算在2030年前達到GDP的5%,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而國防預算支出增加要達成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加速引進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等3大目標。
針對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台灣之盾」,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台灣之盾」(T-Dome)使用Dome這個詞彙,就是延伸自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以及美國的金穹(Golden Dome),上述兩系統都是整體防空能力的整合,即當台灣面對中國各式飛彈、戰機與無人機的威脅,能透過台灣之盾防禦從高高空到超低空的空防威脅。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郭育仁指出,美國自1980年代開始說服盟友建設飛彈防禦系統,美國總統川普打造「金穹」系統,都是著眼飛彈在俄烏戰爭的作用,以及中國在彈道飛彈技術的長足技術,而美國在東亞的盟友,韓國已部署美國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又稱薩德反飛彈系統),日本也有「神盾系統搭載艦」與神盾驅逐艦所構築的反飛彈系統。
郭育仁說,台灣的飛彈防禦體系向來是最弱一環,愛國者飛彈系統僅能針對彈道飛彈發射後,在彈頭進入大氣層階段後進行攔截;而薩德反飛彈系統是針對來犯的彈道飛彈要進入大氣層時攔截,神盾系統是對彈道飛彈在高於大氣層的高度進行攔截,因此台灣之盾應是要加強台灣在高高空、中高空的飛彈防禦能力。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表示,中國今年在九三閱兵展示各式極音速飛彈,以及射程能達美國本土的彈道飛彈,也凸顯出中國對台灣的飛彈威脅;此時賴總統宣示打造「台灣之盾」,能讓民眾心理起到安慰作用,不會讓民眾認為台灣面對中國的飛彈威脅,毫無招架之力。
郭育仁也說,飛彈防禦系統是民主國家的國防建設重要環節,如同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第一天,俄羅斯使用上百枚飛彈襲擊烏克蘭,防守方不能「兩手空空」,對於政經軍設施等都需要有防護能力。
中科院日前與美商諾斯洛普格拉曼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開發「整體作戰指揮系統」(IBCS),共同評估國造防空飛彈與美製飛彈在IBCS架構下整合的可行性。
退役上校、前空軍飛彈預警中心指管長周宇平告訴中央社記者,空軍目前是採用經過寰展計畫提升的「寰網系統」,來作為整合性的防空指揮管理系統,整合空軍戰管聯隊的各雷達站所偵蒐的雷情,以及愛國者、天弓等飛彈系統所偵獲的資訊,再由空軍作戰指揮部進行整體的防空作戰管制。
周宇平說明,賴總統打造台灣之盾的目的,應是要建立sensor-to-shooter(偵攻一體)的指管系統,將偵蒐與反敵機、反飛彈的能力整合在一起,並執行作業權責分責,即反機反彈分工,這也是IBCS計畫所要達成的目的。(編輯:林克倫)1141010
- 2025/10/10 17:54
- 2025/10/10 15:27
- 2025/10/10 15:02
- 總統提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學者:建立偵攻一體指管強化飛彈防禦力2025/10/10 14:57
- 2025/10/10 13:22
- 2025/10/10 13: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