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登革熱本土病例破千 疾管署:颱風過後要落實清除孳生源

2023/8/5 18:56(8/5 19: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5日電)中南部登革熱疫情持續,目前本土病例已破千、達1031例,又以台南市855例最多。疾管署提醒,颱風過後積水源增加,民眾要落實孳生源清除和容器減量,降低登革熱疫情風險。

夏天高溫高濕,正是蚊蟲最喜歡的生長環境,登革熱疫情持續上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今天下午3時,全國累計1031例本土病例,其中台南市855例、雲林縣130例、高雄市35例、屏東縣4例、台中市4例、南投縣2例、嘉義縣1例;全國累積9例重症,1例死亡。

近期連續兩個颱風杜蘇芮、卡努襲台帶來豪大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日前提醒,雖然大風大雨會把既有蚊卵沖走,颱風後1週幼蟲陽性率、病媒蚊指數都會降低,但受積水影響,颱風後第2週會有明顯上升現象,呼籲民眾要落實孳生源清除和容器減量,降低登革熱疫情風險。

針對台灣登革熱研究與防治方法現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專家評論,並發布新聞稿。長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暨寄生蟲學科名譽教授陳維鈞表示,登革熱是透過病媒蚊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患者表現的症狀差異極大。

除占多數的無症狀感染者外,陳維鈞表示,也有病人出現發高燒、出紅疹以及全身疼痛等症狀,這部份的病人死亡率相對極低;另一小部分人被感染後則可能出現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的重症感染。

由於治療藥物與疫苗普遍化的發展步調緩慢,陳維鈞表示,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目前依然以控制病媒蚊做為防治重點,台灣也正著手探討藉由沃爾巴克氏菌感染病媒蚊,降低其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受氣候變遷影響,用來防治登革熱的沃爾巴氏菌,可能因更熱、更頻繁的熱浪影響菌株防治的效果,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在8月3日發表這篇系統性的研究論文。

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溫在弘說明,雖然這篇論文著眼於病媒蚊族群動態的效果,並未進一步考慮病原體透過病媒蚊叮咬在人群之中的疫情傳播動態,仍有助於提醒,即便有新興且有效的生物技術來對抗登革熱疫情,但可能有尚未納入考慮的狀況或條件,不可忽略氣候暖化對於病媒蚊傳染病的長期影響。(編輯:李亨山)11208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