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廚餘資源化場去化廚餘有成 張麗善率隊現勘
2025/11/3 16:03(11/3 16:16 更新)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3日電)南亞塑膠從民國102年起啟用廚餘資源化場,並協助雲林縣去化廚餘累計5.7萬公噸;縣長張麗善今天率議員們現勘,重申基於防疫與食品安全,呼籲中央推行一縣市一廚餘資源化處理場。
張麗善今天邀請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丁學忠與雲林縣議會多名議員、多名農會總幹事、雲林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吳英吉等人到南亞塑膠廚餘資源化場現勘,了解廚餘資源化處理成效並表達縣府「全面杜絕廚餘養豬」的堅定決心。
南亞說明資源回收場流程,從102年起啟用廚餘資源化場,相較於傳統堆肥醱酵需180天,南亞引進新技術可以生熟廚餘混合處理,且經過粗破碎、磁選、細破碎後,經高效發酵及二次發酵只需8天時間就可熟成後包裝,製成經農業部認證的雲溉肥,供民眾免費領取。
南亞協助雲林縣府落實廚餘全循環政策,從102年開始收受家戶廚餘,至今年10月止,共收受約5.7萬公噸廚餘,製成有機質肥料約6600公噸,無償提供給民眾使用,減碳效益約8600公噸。
張麗善肯定南亞建構起完整循環經濟,同時證明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能成為可行循環經濟模式,確保縣民健康及台灣豬肉產業永續發展。
張麗善強調,非洲豬瘟主要感染源就是廚餘,唯有永久全國禁止廚餘養豬,才能真正杜絕非洲豬瘟,希望中央展現魄力推動永久全國禁止廚餘養豬,從源頭防堵病毒。
張麗善說,雖然雲林縣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台灣只要有一頭豬感染,全台養豬業都會受衝擊,受影響產業鏈總產值高達新台幣2000億元,中央應推行一縣市一廚餘資源化處理場,同時制定長期政策,讓防疫更具永續性。(編輯:陳仁華)11411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