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政治受難者鍾逸人辭世 史哲表哀悼

2023/3/21 17:05(3/21 17:2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1日電)二二八事件見證者之一,帶領「二七部隊」對抗威權政府的鍾逸人於3月19日辭世,享嵩壽103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感念鍾逸人為台灣民主無私無悔的奉獻,國家人權博物館向前輩鍾逸人致敬,感恩他多年來參與人權館活動,讓年輕世代深刻認識台灣的民主歷程,拓展國民的人權視野。

鍾逸人1921年出生於台中市,就讀東京外國語學校法文科期間,曾以涉嫌「治安維持法」遭監禁約一年。出獄後返台,結識文協時代知識人王添灯、連溫卿等人。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鍾逸人擔任楊逵「新生活促進隊」隊長及三民主義青年團幹部,並成為三青團「和平日報」記者。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當年26歲的鍾逸人整合台中各地蜂起的隊伍,於干城營區組成民軍「二七部隊」並被推任為部隊長。

二七部隊維護社會治安並保衛中台灣民眾的安全,最終在南投埔里「烏牛欄之役」後解散,鍾逸人輾轉逃亡期間,在汐止被捕,以「共同首謀意圖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唯一死罪起訴,最後死裡逃生,判刑15年。鍾逸人在1964年獲釋。

獄後鍾逸人與昔日戰友共同研發綠藻事業,卓然有成,1980年代在作家李喬等人的鼓勵下,執筆傳遞二二八親身經歷,出版回憶錄且寫作不輟,曾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巫永福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多年來鍾逸人積極於各地巡迴演講,為台灣民主抵抗威權統治的歷史留下見證,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心繫土地勉勵年輕世代。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鍾逸人曾於2015年受邀擔任人權館人權講堂講師,為青年學子講述「從二七部隊到政治黑牢」,後續更收錄於「打破暗暝見天光」專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表示,鍾逸人前輩一生抵抗威權的風骨,以及為民主拚搏的堅毅身影,值得台灣社會共同紀念與省思。(編輯:李亨山)11203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