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盼調匯率會計制度減少不必要避險 強化揭露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6日電)壽險業匯率會計議題近期掀起討論,壽險業者今天表示,希望調整匯率會計制度,可以更符合壽險業經濟實質狀況,但這不是完全不避險,而是希望減少不必要避險,建議調整會計制度後,也要強化財報揭露,把匯率風險治理拉高到公司策略層次。
財團法人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壽險公會與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天下午舉辦「保險業匯率波動與公允表達」研討會。
富邦人壽資深副總經理許芸菁表示,壽險業希望財報可以允當表達,以反映壽險業長期經營的經濟實質狀況,未來財報揭露上,也可以就匯率風險思考如何充分揭露。金管會6月暫行措施函令也提到,業者若動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必須提報強化經營韌性調整方案,可以參考當時方案,把匯率風險治理拉高到公司策略層次。
她舉例,像是將匯率風險納入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層的監督範圍,或是透過明確界定責任,建立定期報告機制,或是定期評估匯率變動對清償能力與淨值影響等,促進整體業者強化經營韌性,逐年改善公司體質。
許芸菁也以4家大型壽險今年第2季避險狀況為例,分別為自然避險33%、不避險比例22%、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與換匯(CS)比例約36%,以及股票及基金約9%。
她指出,所謂自然避險,是業者透過銷售外幣保單,從產品面降低幣別錯配,加上2012年實施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讓業者避險策略更有彈性。
許芸菁強調,壽險業訴求不是完全不避險,而是希望減少不必要避險,節省不必要的避險成本後,公司一方面可以充實外價金,增加淨值資本,也讓公司經營有更多彈性。長期而言,透過日常匯率風險管理與商品結構調整,讓匯率風險可以逐漸轉為比較健康的狀態。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指出,若調整匯率會計制度,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項下的債券投資部位可以減少進入損益表部分,試算可以降低壽險業2成避險成本,1年大概節省避險成本達新台幣900億元。近期跟外資接觸,幾乎所有外資都很關心匯率會計議題,外資也知道台灣壽險業高預定利率保單問題,若可調整,對壽險業將是很正面的因素。
身為壽險公會副理事長的林昭廷也提到壽險公會立場,他說,希望會計處理可以允當表達長期經營特性,目前財報可能揭露匯率變動敏感度,但應該要強化揭露包含業者策略、風險管理有效性等,甚至公會未來也應要在這塊有一致性揭露、或是模板。
壽險公會對此提出3大措施,林昭廷指出,除了會計處理議題之外,也藉由接軌,業者持續強化資產負債管理,金管會也提出誘因,希望解決結構性問題、減少幣別錯配,此外,從源頭商品面著手,像是保單長期保證的部分,業者應考慮不要提供太多做不到的保證,不然可能導致市場陷入紅海競爭,風險不僅無法分散,還可能造成新的風險,希望業者間更自律,未來商品面還有很大改善空間。(編輯:潘羿菁)1141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香港最嚴重層級大火13死15傷 8幢住宅大樓入夜持續燃燒[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126/854x640_83335293304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