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瑞幸咖啡若登台 嚐鮮期後才是真正考驗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6日電)兩岸資深咖啡行業人士周志銘表示,中國瑞幸咖啡要進軍台灣在業界已不是秘密。他認為,瑞幸最大優勢是飲品創新能力,但台灣消費者普遍屬於理性消費,嚐鮮期過後才是真正考驗。
瑞幸咖啡是中國最大連鎖咖啡品牌,2023年其銷售額首次超過星巴克在中國的銷售額。瑞幸12月將在台北開首店的消息,今天在台灣餐飲業掀起波瀾。
據了解,為了避免陸資入台會被否決,瑞幸找了在兩岸都有工廠的台商,用授權的方式,委由該公司在台營銷。喜神(安徽)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志銘告訴中央社記者,至少在3個多月前就聽說這個消息。
生椰拿鐵、厚乳拿鐵、甚至與茅台聯名的醬香拿鐵等,這些瑞幸推出的咖啡口味都曾引起話題。經常喝咖啡的人,可能美式、手沖咖啡這些還是首選,但周志銘說,瑞幸最大的優勢是飲品創新能力很強,對於想要嚐鮮的消費者有吸引力;瑞幸在中國比較顯著的成就,就是把喝咖啡飲料的年齡層拉低,高中生也願意喝。
他說,對瑞幸的好奇以及嚐鮮心態,使其短期在台灣可能會引起風潮。但是長期來看,最大的不利因素可能是兩岸意識形態的影響。
喜神長期出口咖啡豆到台灣,隨著兩岸之間的矛盾加深,這兩年對台銷售不佳的情況加劇。有些飯店集團的採購人員或是老闆可能就會否決掉中國產品,以至於有些台灣進口商會明確表示:「能不能不要用大陸的(原料)」。
此外,單就咖啡本身來看,瑞幸體量很大,在中國有成本優勢,但在台灣並不盡然,其線上行銷和支付的銷售模式也未必適合台灣民眾。
在中國,瑞幸早期透過頻繁的補貼券等手法不斷促銷,但周志銘說,台灣的消費者「理性而刁鑽」,這種促銷的效果還有待驗證。
瑞幸在中國推出人民幣9.9元(約新台幣43元)的咖啡,曾引發一些連鎖咖啡業者廝殺,而台灣超商被認為是同價位的競爭者。
周志銘則表示,台灣的超商有強大的供應鏈,「不是台灣人很難了解消費者和幾大超商的共存依賴」,一個外來投資者很難動搖台灣超商體系。
近年瑞幸持續在海外擴張,周志銘認為,瑞幸進軍台灣首要是插旗,不管營收狀況如何,先「征服版圖」,如果反應不錯再持續開店,這可能是瑞幸經營者的盤算。
公開資料顯示,瑞幸咖啡全球門市總數達2萬9000家,其中海外門市包括新加坡、美國、馬來西亞等地共118家。但瑞幸在中國多數門市都是快取店,沒有提供座位,或只有少量座位。
有關瑞幸將進入台灣市場的消息,經濟部今天表示,目前沒有核准中國瑞幸咖啡來台投資,若是透過代理商方式引進品牌,屬於商業行為而非投資行為。經濟部將持續掌握後續動向,必要時啟動行政調查,如涉及中資或違反相關規範,會依法處置。(編輯:邱國強)1141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