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正大學研發晶片及時驗養殖病毒 減少業者損失

2019/7/17 12:09(7/17 12: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17日電)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針對石斑魚養殖,研發「即時養殖池水病原體監控」技術,只要將池水滴入感測器晶片,20分鐘內即可確認是否受病毒感染,讓業者提高預防。

中正大學今天發布新聞,坊間的智慧魚塭是利用各種感測器監控養殖水體的溫度、鹽度、溶氧量及氨氮污染等指標,再根據感測器的數據,養殖業者就能知道要用什麼方法應對。

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少君表示,養殖業者最關心病害問題,但僅依溫度、鹽度等環境指標,無法直接看出是否含有病毒或細菌,通常採樣送到實驗室檢驗,時間是以日計算,等到檢驗結果出爐,養殖水池可能早已爆發疾病感染,造成大量魚類死亡。

王少君指出,雲嘉南沿海養殖漁業發達,奈米生物檢測科技中心便與工研院合作,運用中心的專利技術「光纖式奈米生物感測器」,從嘉義縣高經濟價值的石斑魚病原即時監控做起,希望降低養殖戶損失。

王少君說,中正大學團隊利用的「光纖式奈米生物感測器」,比起一般採樣後送實驗室透過肉眼辨識,甚至光譜儀的檢測方式,這個感測器大幅提高偵測靈敏度,且花費時間只要10至20分鐘。

他表示,儘管現今有不少團隊同時進行智慧魚塭研究,但大多運用大數據分析,提供養殖戶判斷水質環境的參考值,中正研究團隊的技術則可在魚塭現場採取0.1毫升的池水直接滴入感測器晶片,20分鐘內即可顯示檢驗結果。

他指出,就算養殖池水中只含微量病毒也能精準檢測,讓養殖業者提早投藥,有效預防大量魚類染病死亡。而研發的感測器更可針對農藥殘留、食品安全等進行客製化篩檢,應用層面廣泛。(編輯:陳俊碩)10807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