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生探囤積狂內心世界 獲全國圖畫書獎特優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5日電)2019年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今天在台北頒獎,嶺東科大畢業生黃馨儀、林庭萱的作品「囤積狂」,以細膩的畫風和引人入勝的說故事能力,探究囤積背後的原因,往往是空虛和不安。
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今年共有753件作品參與,共選出101件得獎(包含特優、優選、佳作、入選),於10月23日前在台灣藝術教育館展出,開放民眾觀摩。
剛從嶺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的黃馨儀、林庭萱,以圖畫書「囤積狂」獲得大專組特優。她們用水彩、色鉛筆加上電腦繪圖創作,輔以淺顯有味的文字,受到評審肯定,被評為貼近現代生活現象,在充滿物質的畫面中呈現濃濃情感。
「囤積狂」故事的主角是一名送貨員,他在工作過程中認識各種囤積癖好的民眾,包括「永遠缺一雙鞋」的年輕女性,以及家中陳列上百個碗的阿嬤。而送貨員本身也是一個囤積狂,家裡暗暗的房間中,塞滿各式各樣的東西,幾乎沒有地方可以走動。
「那些囤積起來的物品就像是座高塔,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作者透過送貨員的內心讀白,娓娓道出囤積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寂寞,但就算擁有了那麼多東西,還是無法填滿那不安的感受。
故事的最後,送貨員決定將家中用不到的物品,包裝成一箱箱送給需要的人。而他也從人們滿足的模樣,找到填滿空虛內心的真正方法。
作者黃馨儀表示,創作過程中,她們發現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囤積的癖好,她有一個朋友喜歡收集娃娃,不知不覺就堆滿了一整個房間。而林庭萱也透露,她購物時習慣一次買入複數商品,例如筆都是一次買一整盒,「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
黃馨儀說,她們不想把囤物行為表現為一種病症,而是去探究人們內心真正的需求。故事主角囤物的原因,是想獲得人們的關心,而不管是收藏型、拾荒型,甚至是為了囤積而囤積,背後都有自己的原因,需要去正視和探究。
作者在「囤積狂」中告訴讀者,現代人因為空虛不安,所以想用囤積來填滿一切,其實真正需要囤積的是分享與愛。(編輯:張芷瑄)10810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