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6旬嬤足踝畸形生活受影響 截骨矯正術重返職場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9日電)台中市6旬阿嬤年輕時腳部曾受傷,加上每天推車賣早餐,足踝負荷加重,腳部畸形狀況惡化,影響工作和生活,醫師評估安排截骨矯正術,將變形骨頭關復位,術後阿嬤重獲行動自由。
光田綜合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6旬林阿嬤30年來每天推著小推車到工業區門口賣早餐,因年輕時腳部曾受傷,當時以為扭傷僅到診所打針、吃藥,隨著年歲增長,每天長時間行走、推車,足踝負荷加重、畸形狀況惡化,最終因難忍疼痛而影響工作及生活,才決定接受手術。
骨科醫師楊超名表示,足踝畸形可分為4期,第1期疼痛輕微、變形不明顯,多數患者不自覺;第2期出現結構異常,足踝略有腫脹,行走開始感覺不適;第3期骨頭已部分磨損約五成,足踝明顯腫大變形,可能出現跛行且疼痛加劇;第4期則是全骨頭磨損與嚴重變形,足踝明顯歪斜,甚至可見腳部外翻或內翻,行走功能嚴重受限。
楊超名說,林阿嬤求診時,走路明顯一跛一跛的往外拐,足內翻角度大約40至45度,使用腳側邊走路,無法平著走,需要依靠一點腳後跟支撐力量,足踝已嚴重變形、歪斜。
楊超名指出,足內翻、足外翻多因長期姿勢不良或外傷,再加上未及時治療,導致結構異常,影響走路功能。目前仍有許多患者如林阿嬤一樣,覺得「還能撐」,拖到生活受限才就醫,錯過治療時機。
經醫師評估後,為林阿嬤安排截骨矯正術,此手術對患者維持長期關節功能有其優勢。不過因手術操作難度高,需純手工調整、將變形骨關節復位,以鋼板固定。術後林阿嬤重獲行動自由,得以繼續從事她喜愛的早餐攤工作。
楊超名呼籲,民眾日常應注意足部保健,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或忽略任何足部不適。曾有足部受傷病史或長期需站立行走者,更建議定期檢查,及早發現並防止畸形惡化而影響生活。(編輯:龍柏安)11409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