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盼客家幣擴大適用地區 客委會允納討論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5日電)客委會今年發放客家幣,可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特約店家使用。立委今天建議,都市中分散的客家族群和店家也應適用;客委會說,明年盼再推客家幣,都市客語店家也會納入討論。
為促進客語傳承及活絡客庄經濟,客委會發放28萬4722份客家幣,每份幣值等同新台幣1000元,獎勵獲表揚的客語家庭成員、通過今年客語認證者、年滿18至49歲的台灣青壯年,可在全台11個縣市、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客家人口達1/3以上)的特約店家使用。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邀請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率同所屬及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國民黨籍立委張智倫質詢表示,是否因為有年紀限制,才導致能拿到的人數少,且有部分特約店家賣金飾、文具等零售消費,讓客家幣淪為消費券。
民進黨籍立委蘇巧慧、黃捷皆認為,推行客家幣是希望讓年輕一代透過消費使用客語,但只限客庄特約店家;散居在都市、推廣客語的店家,也應納入考量。
民進黨籍立委張宏陸建議,可與公股銀行合作推出客家認同卡(信用卡),這次推行的是數位客家幣,若用認同卡可以有更多優惠,讓1000元可以用1500元的價值。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答詢表示,客家幣數量少,主要是受限於預算;會有年齡限制,是因統計在49歲以下會講客語者的比例較少,所以希望年輕人多講客語。
古秀妃指出,本次特約店家約1800多家,各種類型都有;新北、台北、高雄也反映在地都有客語店家,因此已請地方政府提出所在地客家人口達一定比例的地區,如高雄三民、鳳山區等也有約2成。
古秀妃進一步說明,推行客家幣第一階段是走入客庄,第二階段會納入思考在都市內執行,但也擔心若將都市納入,可能會超過一半的消費都在都市;下一階段會檢討商店種類、重新篩選,也會考慮除老闆會講客語外,店員也要會講客語。
此外,古秀妃說,希望明年能繼續推行客家幣;關於認同卡的想法,之前沒有思考過,之後會認真討論。(編輯:吳素柔)11410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