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AI一鍵出茶 TEA TOP解放員工雙手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楊迪雅台中14日電)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手搖飲戰國時代,百年傳承的茶香該如何找到新出路?發跡於台中的「TEA TOP第一味」,承襲自南投老茶廠的深厚底蘊,選擇以科技突圍,從自動點餐到AI製茶機,為全台近200家門市的茶飲事業,注入全新的數位動能。
「如果我們依照原本手搖飲料店的模式來安排人力,現在市場上已經沒有賺取利潤的空間了。」TEA TOP營運中心協理楊心豪一語道出轉型的起點。
由珍鼎記茶飲公司於2006年創立的TEA TOP,面對勞健保、電費等營運成本逐年攀升,加上人才難尋、難留的困境,讓這個走過近20個年頭的手搖品牌啟動數位轉型。
智慧隊友上線 解放雙手回歸服務初心
轉型第一步,始於2021年底引進的自動點餐機;但真正深入核心的變革,是2024年導入的「AI智能製茶機」。員工在POS機(銷售時點情報系統)點單後,只須掃描杯身的QR Code,機台便會根據這杯飲料的「身分證」,定量釋出預設好的茶湯與糖漿。
楊心豪介紹,「它核心的功能是『控溫』與『控量』。」這台智能夥伴能確保每一杯飲品的黃金比例,解決了人工調製時因冰塊、茶湯抓取量不同而造成的品質浮動與原物料耗損。
這項改變,為門市帶來了三大效益:首先是大幅降低人員訓練的成本;其次是保證品質絕對穩定;最關鍵的,是將員工從繁瑣的背誦配方與搖茶動作中解放。
「以前員工會說『我要背比例,影響到我跟客人對話』、『因為我在做飲料,所以我沒辦法掃地』,但現在沒有這個問題了。」楊心豪說,當機器接手了標準化的調製工作,更能要求第一線員工專注於環境衛生,以及服務的溫度。
這種對「溫度」的堅持,源於TEA TOP深耕多年的熟客文化。「我們店裡有八成是常客。」楊心豪分享,尤其中部是TEA TOP的「大本營」,相較於北部都會區或觀光區對自動點餐機的高接受度,中部的消費者更習慣與店員寒暄點單。因此,將員工從吧檯解放出來,更是為了守護這份接地氣的人情味。
走過軟硬整合陣痛期 盼政府扮演資源整合角色
然而,這條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楊心豪指出,導入AI製茶機初期最大的挑戰在於軟硬體整合。當時從國外引進的機台,與台灣廠商開發的軟體時常「打架」,「硬體沒辦法支援,那我們就卡在這裡了。」
楊心豪認為,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要找到可靠的技術夥伴猶如大海撈針,單純補助金錢難以解決根本問題。他期盼政府扮演資源整合角色,媒合優質廠商與有數位轉型需求的企業,「讓優質的飲料店,和優質的軟硬體廠商一起強強聯手,這樣才能更往進步的方向走。」
除了技術磨合,人員的適應也經歷了一段陣痛期。員工起初不習慣等待機器製作的「空檔」,覺得節奏變慢;經過不斷教育訓練,才逐漸適應新的工作流程,學會利用機器運轉的時間去備料、做其他事。「現在他們回到沒有機器的店支援,反而會覺得很不習慣。」楊心豪笑說。
數位工具讓新世代員工有歸屬感
TEA TOP的數位轉型藍圖,不僅僅是導入冰冷的機器。透過申請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建構零售暨服務業數據共享創新服務計畫」,將補助化為員工福利,讓各門市員工能免費使用ChatGPT、影音剪輯軟體等訂閱制服務。
「其實現在年輕人不太在意錢,他們在意的是生活跟工作平衡。」楊心豪觀察,當公司能提供資源,支持員工的興趣,例如拍短影音,員工對品牌的歸屬感與連結度便會大幅提升。上班時,他們能發揮創意為門市拍攝社群影片;下班後,也能運用這些工具自我成長。
這個策略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永和一家分店的員工,拍攝有趣短影音在Instagram廣傳,拉近了與顧客的距離,業績更因此翻了一倍。
務實轉型拓點國際 以穩健步伐迎接挑戰
對於傳統與創新的平衡,楊心豪抱持著務實的態度。2025年4月,TEA TOP啟用了位於台中北屯的全新企業總部暨物流研發中心,這座基地不僅是所有加盟夥伴的堅實後盾,更是品牌持續創新的後勤樞紐。
楊心豪說,TEA TOP的策略是「先嘗試,看到結果」,好的延續,不好的就淘汰。在堅持茶葉品質的基礎上,品牌版圖也早已跨出台灣,自2014年起陸續在美國、香港等地插旗,將台灣茶的魅力帶向國際。未來,TEA TOP將以穩健而開放的姿態,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轉型之路,讓茶香持續飄揚。(編輯:陳姿伶)1141014
- AI一鍵出茶 TEA TOP解放員工雙手2025/10/14 14:52
- 2025/10/14 12:20
- 2025/10/14 10:5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