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味榮以永續釀香 領先業界導入AI導覽機器人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楊迪雅台中10日電)釀造的傳統智慧,如何在時代浪潮中突破與創新?台中豐原的老字號味榮食品,從有機、永續,一路走到AI導覽機器人, 「把AI跟ESG結合起來」,為傳承近百年的風味,注入全新生命力。
味榮食品創立於1945年,家族第三代、總經理許立昇1999年接棒後,面臨老廠轉型挑戰,他毅然選擇走向綠色永續之路,並打造全台唯一以醬料作為主題的觀光工廠「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
從有機開始的綠色轉型
走進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一樓空間設置大型招財貓、大紅燈籠及杉木桶,日系風格的外觀相當吸睛。廠房本身採用挑高及綠格柵設計,兼具美觀與通風功能,廠內並未裝設冷氣,許立昇說,「釀造業反而希望溫度要高一點,30度到35度是發酵最好的溫度。」
問起蓋綠色廠房的起心動念,許立昇笑著說,他的綠色思維,其實源於一場「有計畫的模仿」。當時,他踏出國門,走訪了上百座歐美工廠,驚訝於歐洲早在80年前就推行有機農法、雨水回收與土壤改良技術。他意識到,節能減碳與環保,一切都始於有機這股力量。
善用數位工具與政府資源拚減碳
在「淨零」的概念還不像今天這麼熱門時,味榮就已起步。
2017年,味榮配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計畫,建置味噌及素沙茶醬兩項產品碳足跡排放係數;2023年年底,味榮藉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補助,再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與智慧電表相互搭配,即時蒐集各項設備的能源使用數據。在觀光工廠的參觀動線上,一台螢幕輪播著廠房的即時需量、能源分布等資訊圖表,負責人員也可在手機上監看,隨時掌握能耗軌跡。
中小企業資源有限,不若大企業,可以大刀闊斧全面換新機台。許立昇的策略是「量力而為,但持續累積」,這正是「聚沙成塔」的最佳註解。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盲目倚賴外部顧問,而是選擇讓「自己人」去學。味榮建立永續發展委員會,鼓勵員工精進碳管理知識,唯有核心知識深植在企業DNA裡,才能因應製程變化隨時調整。
創造體驗經濟 讓顧客更有感
觀光工廠的價值在於創造體驗經濟,這是大廠難以複製的優勢。但要讓消費者體驗什麼?在味榮,答案是「永續」。
從消費者踏入的每一步,味榮將節能減碳、環保觀念融入觀光體驗,比如向民眾募集回收紙袋,減少使用一次性包材;提供購物優惠,鼓勵以自行車等低碳運具到訪;積極支持在地農產、小農契作,以實際行動實踐公平貿易。「永續、碳足跡的理念,和觀光工廠可以結合,讓顧客在體驗中理解這些事。」
這些「有感的永續」贏得了外界認可,2024年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通過「Green Travel Seal綠色旅行標章認證」,2025年再獲GTS銀質標章肯定,更抱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評選的台灣觀光永續獎「永續觀光工廠金級獎」。
注入智慧動能 AI開啟轉型新篇章
「永續的下一步,勢必要導入AI的概念,把AI跟ESG結合起來。」許立昇一語道出味榮的未來藍圖。他認為,AI將是台灣中小企業極具競爭力的工具。
面對少子化的人力衝擊,味榮透過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5G計畫強化廠區網路韌性,並藉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輔導,導入「Made in Taiwan」的AI導覽機器人,具備拍照、導覽、促銷導購等功能,有望解決導覽人員不足及多國語言的需求,核心便是「生成式AI」。許立昇解釋,「你不斷餵養它相關資訊,或是客人跟它互動,它的回答會愈來愈清楚。」
不過,許立昇也坦言,生成式AI對網路頻寬要求極高,現場環境的穩定性是一大挑戰。目前機器人仍需導覽人員偕同,但他期許:「我們希望最後是可以完全不用人員導覽,就直接由機器來導覽。」
為了將AI深植於公司文化,味榮更在內部成立了跨部門的「AI執行委員會」。成員們每兩週開一次會,期間必須到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線上平台,完成一門AI課程並取得證明。
許立昇分享,從內部教育訓練著手,是導入AI最容易、也最有效的第一步。味榮將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ISO標準等規範都製作成數位教材與題庫,讓員工可以不受時地限制彈性學習。
從扎根有機,到實踐永續,再到注入AI的智慧動能,味榮以文化與創新交織,走出獨特的發展路徑,許立昇說,未來也將一步步穩健前行,期許成為在台灣釀造業永續發展的領導品牌。(編輯:陳姿伶)1141010
- 味榮以永續釀香 領先業界導入AI導覽機器人2025/10/10 10:05
- 2025/10/09 12:01
- 2025/10/08 11: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