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全台最大軸承製造商東培 跨越近一甲子傳產突圍

2025/10/7 09:13(10/7 09: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東培工業是全台最大的軸承製造商,圖為東培工業董事長陳成(右)與東培工業執行副總經理陳奕瑋(左)出席紙風車2024年的啟航活動。(東培工業提供)中央社記者葉臻傳真 114年10月7日
東培工業是全台最大的軸承製造商,圖為東培工業董事長陳成(右)與東培工業執行副總經理陳奕瑋(左)出席紙風車2024年的啟航活動。(東培工業提供)中央社記者葉臻傳真 114年10月7日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臻桃園7日電)台灣最大軸承製造商東培工業發跡於日治時期,在時代的變遷中掌握先機,如今面臨中國供應鏈競爭,公司摒棄價格戰轉向高附加價值與服務,用科技整合跨時代經驗,致力突破框架迎向未來。

東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在由台灣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TECO)、光和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日本NTN株式會社、双日株式會社合資下成立,從代工起步,如今也以TPI自有品牌產品行銷全球,每年生產軸承顆數高達3.5億只,是全台最大的軸承製造商。

東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陳奕瑋表示,東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由於一直以來都是進行貿易,缺乏對工廠管理的know-how,因此東培成立初期,軸承生產技術及重要的設備來自NTN,工廠管理的幹部則從東元借調,在股東、員工的群策群力下,經營逐漸步上軌道。

陳奕瑋說,一直到1983年,東培進一步創立自有品牌TPI,憑藉技術、精密與創新三大優勢,產品獲許多世界知名車輛與工具機大廠青睞,包括Honda、Yamaha、KYMCO、SYM,永進機械、台達電、GIANT、DT Swiss等。

中國崛起 營運挑戰脫離舒適圈

陳奕瑋說,公司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艱難期間,找到了日本軸承技術的原廠,透過他們的資源快速的建立出營運框架、一路走到今天,但現在產業已經出現變化,也讓公司思考轉型的方向。

他坦言,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對他們造成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在COVID-19疫情後,產品差異化日趨困難,中國以更完整的供應鏈全面性攻佔市場,而非僅是價格戰,也讓既有的商業模式消失,「我們勢必要從過去的框架中找到突破」。

陳奕瑋分析,「單純追求高CP值容易淪為第二供應商,東培必須追求能在第一時間成為客戶指名品牌」,提高服務與高附加價值成為轉型主軸,對於許多客戶來說,能夠以大量生產的價格提供客製化產品,就是一大優勢。

除了摒棄價格戰,陳奕瑋也說,他們發現許多客戶重視產品背後的故事、企業的價值,例如2016年里約奧運自行車冠軍車上的花鼓,就是採用TPI的軸承,而這家瑞士高階自行車廠DT Swiss,就是他們長期合作的對象。

跨時代機具整合 科技轉型邁入未來

走過近一甲子,東培的經營團隊歷經過時代的轉折,一次次突圍,但陳奕瑋認為,今天的解藥可能是明天的毒藥,台灣的傳產必須藉由數位轉型、技術創新,並且培育世代交替的人才,才有轉型升級的空間與機會。

東培在2016年開始推動智慧製造轉型,包括產線自動化、機器人運用、生產資訊化與IoT物聯網、設計自動化與知識保留、智慧監控與預測維護,他坦言,「這過程花費了非常大的力氣,才將跨世代的設備與現代科技整合」。

陳奕瑋舉例,過去軸承生產需仰賴人工檢查、調整參數,智慧化能讓流程包含量測完的參數直接回饋到機台,但在要讓PL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接線的過程中,就面臨跨世代機器整合的問題,光是要提取舊機台的參數就很費工。

陳奕瑋說,在團隊努力下,東培成功導入生產執行系統(T-MES),實現機台稼動和品質狀況的即時掌握;工程師繪圖部分開發了內部軸承設計自動化系統;產線設備部分則導入了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模型,也研發了業界領先的主軸用內嵌式感測器軸承。

此外,在AI輔助設計與製程規劃部分,東培也與學界合作開發自動化設計系統,除了能節省設計時間、避免人為計算疏失,也能累積公司數十年來的設計know-how,防止人才斷層對研發的影響。

陳奕瑋強調,台灣傳產若要轉型升級,需要摸索細分市場具備的獨特優勢,聚焦核心技術並持續創新,擺脫薄利多銷或高性價比策略,打造自身成為「隱形冠軍」,並以「製造加上服務」的雙軌發展,用客製化提高客戶黏著度,在品質與交期控制下,提供少量多樣的對應。

陳奕瑋也說,放眼東培的下一步,未來將重新規劃生產據點,從過去的需求地生產,調整為最適地生產,強化外部供應鏈合作,希望優化製造成本,並控管地緣政治風險,因應產業結構性變化。(編輯:林恕暉)1141007

台灣最大軸承製造商東培工業發跡於日治時期,從代工起步,如今也以TPI自有品牌產品行銷全球,每年軸承顆數高達3.5億只,是全台最大的軸承製造商。(東培工業提供)中央社記者葉臻傳真 114年10月7日
台灣最大軸承製造商東培工業發跡於日治時期,從代工起步,如今也以TPI自有品牌產品行銷全球,每年軸承顆數高達3.5億只,是全台最大的軸承製造商。(東培工業提供)中央社記者葉臻傳真 114年10月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從零到一 台灣取纖機創造新農業價值鏈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