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從零到一 台灣取纖機創造新農業價值鏈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張已亷高雄6日電)台灣2023年開發可適應各種不同自然植物的「自動化自然纖維提取機」,以「一貫式」程序,提高產品良率並精準化人力,不僅讓「農廢變綠金」,更觸及多元社會價值,創造新農業價值鏈。
綠冠農業有限公司與台灣設計研究院等單位跨域合作,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以產地及使用者需求逆推,研發可適應各種不同自然植物的取纖機,如鳳梨葉、香蕉莖、瓊麻等,並規劃可全循環的農廢運用系統。
機台外型突破過往農機形象,整體潔白俐落,由人工拿取鳳梨葉放到輸送帶上,葉片經過乾濕處理及分離渣料等程序後,鮮綠含水的鳳梨纖維大批產出。
領先全球研發自動化設備 大幅提升效率
依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資料,「自動化自然纖維提取機」提升產量、纖維潔淨度及纖維取得率,對比傳統全靠人工及高風險又品質不穩的取纖製程,大幅提升效率。
另外,透過建置數位化控制設備,精準控制生產過程,使生產數據及能耗效率得以被記錄及有效管理,再加上模組化設計,能因應不同市場環境條件與採購預算,做組合選配與功能擴充,滿足不同情境需求,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參與研發過程的「綠冠有機鳳梨農場」負責人巴錦楙曾任國內半導體大廠主管,2008年返回高雄市大樹區老家接手種植有機鳳梨,數年前因日本廠商探詢鳳梨葉纖維紡織技術而觸及相關議題。
巴錦楙在友人范永銀協助下,發現鳳梨取纖等技術並無相關專利,且當時既有的取纖機有操作困難及取纖品質不良等狀況,嗅出商機及其影響力,投身研發至今超過7年。
巴錦楙將自身耕種經驗結合過往職場歷練,在家人支持下,農忙之餘全心投入研發取纖機。
他說:「目前全世界沒有能如此快速、乾淨又安全地生產鳳梨纖維的機器,而台灣這台取纖機,耗時7年多,歷經10餘個版本,不僅提高纖維潔淨度,同時穩定產出品質。」
依農業部農糧署資料,取纖機每小時可處理150公斤以上鳳梨葉,去年在屏東縣九如鄉農會設置首座區域型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目標每年處理800公噸鳳梨葉片,並產出8公噸鳳梨纖維,今年初則在雲林縣設置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朝鳳梨全循環、零廢棄目標邁進。
「睡覺都在想」 創立取纖標準放眼世界
談及取纖機研發歷程,巴錦楙笑著說,「有一段時間會覺得頭殼好像壞掉,睡覺都在想這些東西」,在沒有標準可以參照的情況下,他與合作紡織業者針對纖維產出後的含水率、潔淨度、直徑粗細等參數,不斷地來回修正,建立專屬「台灣製造」的取纖品質標準及鳳梨纖維規模化生產基礎,在取纖產業方面培育出核心競爭力,「這是從零到一的過程,目標是讓農業資材完全循環化。」
隨巴錦楙腳步走進九如鄉農會區域型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可見3名作業員站立在機台前、中、後端,巴錦楙說,「未來將朝1人操作的目標前進」,當前已著手進行農地採葉片機改良,待自動化入料系統研發完成後,配合取纖機透過分離、粗切、乾燥等程序,產出鳳梨葉纖維、奈米級鳳梨葉粉體與汁液等產品。
巴錦楙表示,纖維及粉體等產品可製成紡織品、鞋底、皮件、瓶器、板材、食器、包材、化妝品及寢具等,還可應用於半導體、航太、汽車工業、建築等產業,製成高階半導體封裝關鍵材料「ABF載板」或飛機機體等,將取纖機附加價值進一步提高,同時降低依賴石化原料及塑料。
巴錦楙說,「取纖機可創造億元以上產值,應用層面不僅於此,就看你想像力到哪。」
取纖機創造高附加價值並友善環境,巴錦楙提到,過去農民採收鳳梨時,葉片多半被打碎埋回土中,但當取纖機創造葉片價值後,不僅能提高農民收益及利潤,舉凡種植鳳梨會使用的保溫塑膠蓋布等有害環境塑膠微粒,將有望從「堆置忽視」到「妥善回收」,甚至以其他資材來取代。
來自台灣 從「點到面」發揮取纖機社會價值
巴錦楙說,取纖機承載的意義廣泛,從「農廢轉金」進行產業轉型,到銜接世界循環經濟趨勢,並降低使用石化原料,未來若研發成熟,將進一步推展至世界,可作為國與國之間邦交橋梁,更有可能改變其他國家國民的生活品質。
巴錦楙以「月經貧窮」為例,經濟弱勢者因無法負擔生理用品,可能影響其生心理健康,並阻礙其受教權或就業機會,加劇貧富差距與性別不平等,形成惡性循環的社會問題,對此,取纖機能發揮其影響力,提升產業鏈完整性、創造經濟價值及實踐社會公平正義,讓取纖機不僅止於「農廢變綠金」,而是擴及更廣泛層面的社會價值。
現年63歲的巴錦楙憑藉「愚公精神」及公私單位協力研發取纖機,期盼更多機構、部門及投資者看見它的價值,「機台已經放在那邊,就端看你如何使用。」(編輯:黃名璽)1141006


- 從零到一 台灣取纖機創造新農業價值鏈2025/10/06 08:57
- 2025/10/03 09:40
- 2025/10/02 17: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