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3年2月號
這兩年,台灣面臨成長平緩等困難,但並不代表台灣真的落後或倒退了。《全球中央》雜誌要帶著大家找回台灣的競爭力和自信。我們從回顧台灣60年來的經濟發展開始,再從知名外商眼中看台灣的優勢,從而認知:台灣絕不是起不了,而是了不起;台灣不僅曾經崛起,還可以再起。
《全球中央》2013年2月號

台灣競爭力亮眼 外資肯定

2013/1/30 15:1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聯合國一項報告稱讚台灣吸引FDI(外人直接投資)表現良好。去年前三季外人來台直接投資淨流入29.3億美元,「顯見政府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政策奏效,外商持續投資台灣」。

文/林惠君 (中央社記者)

歐洲債務危機蔓延,全球經濟在去年緩慢成長,有些國家甚至陷入衰退,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更成為歐債危機下最大受害者之一。去年一整年,國內籠罩在景氣不佳的陰霾中,經濟成長率從最早預估超過4%,面臨「九降風」(主計總處九度下修全年GDP預測),最後恐怕落在僅1%邊緣,且全年出口為負成長2.3%,是出口史上第四大衰退幅度。

失業率雖在去年11月降至4.27%,但仍是亞洲四小龍中最高,累積至12月31日止,國內實施無薪假廠商為62家,無薪假人數4,289人。尤其,上班族的平均經常性薪資(月薪)幾近零成長,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荷包變得越來越薄。

很多人不禁要問:台灣的競爭力是不是退步了?

然而,翻開國際主要機構對台灣競爭力評比報告,我們發現其實台灣的表現依舊亮眼。

過去幾年來,不管是世界經濟論壇(WEF)、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所做的競爭力評比或世界銀行(World Bank)所做的經商環境評比,台灣的排名均有大幅度進步。

舉例來說,IMD在去年5月公布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在59國中,台灣居第7,受全球景氣趨緩影響,因「經濟表現」排名滑落,致總排名較2011年的第6名退步一名,但仍是亞洲第三,並領先主要競爭對手南韓、中國大陸與日本。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長洪瑞彬分析,近年台灣在IMD評比排名保持較前的項目有財政政策、科技建設、價格、企業經營管理與價值觀等;排名較弱者,包括外人投資、醫療與環境,以及教育。但在2002、2009年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分別因為全球網路泡沫及金融海嘯衝擊,影響「經濟表現」排名,以致總排名大幅跌落。

另外,由於受歐債問題影響,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恐僅約1%,是否影響今年競爭力排名?

洪瑞彬表示,因全球經濟疲弱不振,受評國家的經濟表現也普遍下滑,因此到底影響今年總排名有多大,「仍有待觀察」。

除IMD外,世界銀行的《2013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3)的經商便利度,台灣在185個經濟體評比中,從2008年排名61名,陸續進步到2012年的第16名,這是歷年來最好的成績,超越加拿大、德國和日本等國。

「開一道小門,看到大花園」,長期擔任經建會法協中心主任的左珩這麼形容。他舉例,改革建築許可申辦程序,台北市五層樓以下建築透過單一窗口作業,這個細項從全球127名躍升至第9名,這也是2012年世銀經商容易度排名可以大幅進步的主因,「近四年推動相關經商法制改革的成果普遍獲國際認可」,這也使得多項國際競爭力排名均呈現向上攀升的趨勢。

過去一年,各部會陸續鬆綁法規,包括為吸引外人投資,推動廢除行之有年的外國公司認許制度,以利外國企業在台營運;簡化僑外投資審查制度,從「事前核准」簡化為「原則事後申報,例外事前核准」等。

左珩說,世銀經商環境的調查全都是客觀數據,透過這些法規鬆綁,「有做,一定會進步」,因此,他也期待今年最新的經商便利度評比,台灣排名可以再進步。不過,台灣競爭力或經商容易度排名大躍進,但外商來台投資有增加嗎?有進一步帶動國內就業機會嗎?

洪瑞彬引用聯合國在去年10月發布的《2012年全球投資趨勢監測》(Global Investment Trends Monitor)報告,2012年上半年,全球FDI(外人直接投資)衰退8.4%,開發中經濟體FDI流入衰退4.8%,亞洲FDI流入也衰退11.2%,主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及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成長趨緩。

報告也指出,台灣在2012年上半年FDI流入,從2011年上半年的負14億美元,增加為18億美元(約新台幣522億元),在43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32名。相較2011年同期(排名第40名)上升8名,其中65.1%受評國家FDI呈現負成長,僅有34.9%國家FDI呈現正成長,台灣為亞洲少數呈現正成長國家之一。

因此,聯合國的這項報告稱讚台灣吸引FDI表現良好(Performed well)。根據央行統計,2012年前三季外人來台直接投資呈淨流入計29.3億美元,「顯見政府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政策奏效,外商持續投資台灣」。

對此,左珩認為,經商環境改革是對長期結構的改革,國際商會或企業在投資前會參考經商環境報告,這些評比指標是國際企業對一個國家的印象,「假如指標都無法通過國際的考驗,要講國際化是空談!」

至於國內投資問題,他說,台灣供應鏈往海外移,尤其往中國大陸,企業出走的問題是帶走就業機會及供應鏈,並與國內同質企業競爭。因此,除經商環境結構性改革,尚須產業結構改革,這也是為何經建會要推動台商回台投資,「右腳是供應鏈,左腳是經商環境」,因此,「經商環境與國際接軌後,也要把供應鏈帶回來」。(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Google:台青年大有可為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