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從iPS細胞製造胎盤細胞 日本團隊全球首例

2021/4/8 15:09(4/9 09: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8日專電)日本媒體報導,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研究團隊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出胎盤細胞,成功在體外重現受精卵形成後不久胎盤細胞成長的過程,成為全球創舉。

日本時事社報導,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講師高島康弘等人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將iPS細胞成功地在實驗容器內製成胎盤細胞。這項研究成果刊載於美國科學期刊Cell Stem Cell電子版。

胎盤提供子宮內的胎兒氧氣、營養,胎盤的形成若有異常,可能導致不孕、胎兒發育不全、母體高血壓等妊娠合併症。

高島表示,這項研發結果是胎盤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模式,有助分析導致妊娠合併症原因。

受精卵成長會發育成球形囊胚,著床於子宮內膜,胚胞外側形成胎盤;內側形成胎兒。胎盤的形成始於囊胚外側的「滋養外胚層」,歷經著床後自行增生的「細胞性滋養細胞」後,變成與母體一側交換營養和氣體的「合胞體滋養細胞」或控制來自母體血流的「絨毛外滋養細胞」。

研究團隊所利用的iPS細胞,並非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等人當初開發的iPS細胞(prime型),而是比以往更接近受精卵、經過改良的iPS細胞(naive型)。針對培養液中所加入的物質、培養基等下一番工夫後,重現由滋養外胚層形成3種胎盤細胞的過程。

高島表示,如果要完全重現胎盤的形成,需有子宮這一方面的組織。不過,這次的研究結果仍有助於分析著床期所發生的現象。

美國、澳洲的研究團體今年3月曾發表將人類iPS細胞變成接近囊胚的狀態,高島等人的研究團隊將參考既有的研究報告,進一步分析胎盤機能的形成。(編輯:黃自強)11004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