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幣圈到賽車圈 新加坡在不確定中嘗試找節奏

(中央社駐新加坡特派員吳昇鴻/10月12日)10月的新加坡,從濱海灣金沙會議展覽中心裡的西裝筆挺,到街頭賽道上的引擎轟鳴聲,整座城市像切換了「全速模式」。短短一週內,TOKEN2049全球Web3峰會與一級方程式(F1)新加坡大獎賽接連登場,金融與速度、科技與娛樂,共同譜出一首屬於城市節奏的樂聲。
當記者走進金沙會議中心時,最先感受到的是空氣裡的躁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家、投資人與開發者擠滿電扶梯,手裡握著咖啡與名片,邊走邊交換想法。
TOKEN2049已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盛會之一,今年吸引超過萬名與會者、數百家國際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長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更親臨講座,現場鏡頭閃光不斷。
對許多來自海外的參與者而言,新加坡監管法規清晰、資金流動順暢,形成活動經濟穩定的基底。
一名台灣業者在現場受訪時說:「有規則,資本才敢進來。」這句話揭示了新加坡的成功邏輯,也就是當政府提供可預測的政策環境,活動自然能吸引人才與資金滙聚,從而帶動城市品牌升級。
幾天後,會場的聚光燈轉向濱海灣車道,F1新加坡大獎賽夜色登場。
從天空步道到濱海灣花園,一片人潮與音浪。車手在街道上呼嘯疾駛,觀眾席的歡呼與DJ音樂交織,整座城市化為巨型舞台。
馬來亞銀行(Maybank)經濟師李順榮估算,每屆F1賽事可為新加坡帶來約新幣1.3億元(逾新台幣30億元)觀光額外收入,加上乘數效應,資金最終流入本地中小企業,成為穩定的經濟來源。
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羅啟鋒說,上億新幣的消費分散於餐飲、住宿、交通與周邊服務,使得賽事成為地方經濟活水。
「約9成資金流向本地產業,這對中小企業非常有幫助。」他指出,企業透過活動收益投入培訓與升級,讓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盛會後更具競爭力。
記者現場觀察到一個細節,無論商務論壇還是賽車賽道,新加坡的活動現場都有種獨特秩序感,不容許違規或跳脫規則行為,讓人潮密集卻不混亂、節奏緊湊卻不急躁。從地鐵出口到檢票口,警方與志工在每個角落站崗、導引標誌同樣密布。
這樣的盛況也並非毫無爭議。部分居民抱怨賽事期間道路封閉、交通改道,噪音干擾日常生活,甚至覺得城市空間被「租借」給活動。這些聲音雖然不多,但仍提醒著城市管理者,在追求國際能見度與維持民眾生活品質之間,需持續尋求平衡點。
這樣的活動經濟模式,在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格外珍貴。
當各國面臨貿易放緩、金融市場波動與資金流動謹慎,新加坡選擇以「可預期的活動」,嘗試作為穩定現金流與就業基礎。
像F1這樣全球矚目的年度賽事,或TOKEN2049這類固定落地的專業會展,不只是短期的盛會,更成為長期經濟韌性的象徵。這些活動帶來的觀光收入與品牌效益,為市場注入信心;即使外部環境波動,新加坡依然有幾件「確定會賺錢」的事在進行。
對同樣位於亞洲地理樞紐的台灣而言,新加坡經驗提供不少借鏡。在維持城市秩序與生活品質的同時,透過可預期的國際活動吸引資金與人才,不僅能提升城市品牌,也可為本地產業創造穩定收益。
無論是科技峰會、文創展覽,或國際運動賽事,台灣若善用自身地理與產業優勢,或許也能在不確定的全球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確定節奏」。(編輯:陳妍君)11410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