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砍藥價 醫界憂供藥危機籲強化健保緩衝能力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3日電)美國總統川普以「最惠國」政策壓低美國藥價,醫界人士擔憂台灣恐面臨3大風險,包含藥價被動調整壓力、新藥不進口台灣及健保談判壓力更嚴峻,呼籲健保制度須強化緩衝能力。
法新社報導,川普在社群媒體寫道,他將簽署一道行政命令,讓新政策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9時生效實施。他說,計劃推動所謂的「最惠國」政策,即美國支付的價格將與全球任何一個支付最低價格的國家相同。這將使美國處方藥價格降低30%至80%。
對次美國藥品降價的影響,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未來藥價被動調整壓力大增,藥品可近性風險升高,尤其進口新藥、癌症藥物,甚至健保署將面臨更嚴峻的談判壓力。
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今天出席防疫中心興建工程動土典禮,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此事。
邱泰源說,台灣會密切關注變化,無論影響是正面或負面,政府都已做好充分準備。台灣藥品或醫療器材都有完善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問題會即時應對;若因藥價波動導致成本變化,健保署相關機制可以反映與調整。
至於有癌友團體擔心,面對川普大砍藥價,昂貴的癌症新藥未來可能不會再引進台灣,邱泰源表示,凡是對病患有幫助的藥物,國家絕對會以病人權益為優先,確保病患能夠使用到所需的藥物,希望病友繼續安心接受治療,類似情況絕對不會發生。
洪子仁提醒,由於藥廠為維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基準,可能選擇調高台灣等低價國的藥品價格,尤其是專利藥品,這將進一步加劇健保財務負擔。未來在與國際藥廠的議價過程中,恐需面對藥廠更強勢的姿態,要求提高給付價格或改為自費銷售,健保制度須強化緩衝能力。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昨天發布聲明指出,美國藥品給付價格下修,對台灣影響牽涉很多變數,很難預判情勢,建議政府可趁此進行產業結構轉型、降低台灣對特定國家依賴程度,並強化藥品供應韌性。(編輯:陳清芳)11405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