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花蓮受災農田拚1年內復原 降紅色警戒考量3因素

2025/10/2 15:59(10/2 19:1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淤泥隨水流沖入當地居民房屋與農田,造成光復鄉一帶重創。(中央社檔案照片)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淤泥隨水流沖入當地居民房屋與農田,造成光復鄉一帶重創。(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高華謙、賴于榛台北2日電)針對花蓮災後復原重建,農業部長陳駿季說,光復、鳳林地區被淹沒農田約700多公頃,將協助移除土砂,估1年內完成;內政部長劉世芳說,若花蓮光復等3地區紅色警戒要降級,須考量堰塞湖狀況與河道疏濬等3因素。

花蓮堰塞湖溢流釀災,經濟部次長賴建信今天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花蓮災區後續處置有8大重點,包括持續監控溢流情形及周邊坡地穩定,滾動檢討警戒等級;加速馬太鞍溪橋梁及堤防復建;持續搜救失聯人員;持續建置淤泥及廢棄物清除暫置區及研擬後續處理計畫,目標10月6日中秋節前清除家戶與道路廢棄物與淤泥。

賴建信說,此外,家戶化糞池堆積淤泥逐漸固化,協調流動廁所進駐,待家戶清淤後逐一修復;建立前線與縣府協作機制,強化協調聯繫包括緊急疏散撤離計畫、交通秩序維持、廢棄物清理等地方自治事項;還要整合救災資源,每天滾動調整民間志工、機具、物資分配區域及數量;最後是提供基礎設施修復、房屋修復、經濟振興、社會心理支持。

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出,這次土砂沖刷大面積淹沒農田,其中光復地區淹沒面積約400公頃,鳳林地區約300多公頃,原來土砂清淤權責屬於縣政府,但考量面積過大,因此由農業部協助,預估1年內就要完成,讓農民盡快恢復生產。

至於堰塞湖壩體狀況,陳駿季表示,空勤總隊直升機今天再度探勘後,發現崩塌區目前持續還有落石,因此直升機無法在湖面安置水位計,不過目前湖水穩定溢流,每天下切沖刷0.9公尺,且湖面面積維持在12.6公頃至12.8公頃左右。

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今天上午8時輕颱麥德姆生成,目前與中央氣象署研判對災區沒有太大影響,但現在災區復原監測工作持續進行,還有很多志工前往,因此光復鄉、萬榮鄉及鳳林鎮仍維持紅色警戒,並無改變。

劉世芳說,若紅色警戒要降級,會考量3個因素,包括天候與堰塞湖狀況都穩定、河道疏濬與堤防加固完成、人流監控完全可以管控等,才會考慮降級。包括委託的陽明交大團隊、台大團隊、國土測繪中心等都會陸續在天候允許狀況下到堰塞湖補足災情監控資訊,並提供給災害應變中心做最佳參考。

環境部長彭啓明則說,目前包含淤泥與垃圾已清出約4萬5000噸,預估市區整體垃圾量與淤泥量可以達8萬噸至10萬噸,若再加上農田或非河道的淤泥或垃圾,可能達百萬噸以上,現在環境部、經濟部水利署、內政部國土署、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正努力規劃去化方式,希望本週能提出方案,待救災告一段落就處理,希望能資源循環再利用,而不是當作廢棄物處理。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彭啓明也說,目前許多受災家戶馬桶不通,主要是水溝管道、甚至側溝都還不通,環境部正調集全台各縣市環保局的清溝車、水車,也需要志工協助家戶側溝清淤;也有區域的化糞池可能已經無法使用,這部分正在努力,已設置154個流動廁所,若有需要還會增加。

針對光復垃圾掩埋場因淹水後沖刷出來的垃圾與淤泥分布在北富村,彭啓明指出,農民都很憂心,環境部與農業部已建立一個平台解決問題。(編輯:林興盟)114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馬太鞍部落族籲政府 家園重建應讓族人實質參與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