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災區淤泥將去化利用 擬作輕質骨材、建築填料
2025/10/13 15:12(10/13 22:22 更新)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13日電)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夾帶大量泥砂土石沖下,光復鄉街道、屋宅滿是淤泥,經鏟子超人等志工及大型機具清淤後,將去化利用;農田上約600萬噸用於復育;河川疏濬砂石將以標售方式處理。
災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在記者會中答覆媒體提問表示,關於淤泥臨時堆置,目前堆置量大約13萬公噸,原來堆置6個場,包括糖廠旁、加油站旁邊的2堆置場已經全部清空,移往北富村、東富村,但路途遙遠較耗時,之後會集中在遠離市區人口密集處,這些砂土未來會做全盤的優化、去化,將垃圾與砂土分開,再將砂土做有價值的運用。
由於淤泥土質良好,環境部評估將其分類後再利用的可能性,例如作為輕質骨材、預拌土壤材料、高強度土壤、肥料或建築填料等。

季連成說,第二部分是農田上面覆蓋的淤土,有600萬公噸,此土砂幾乎都是河裡面的、比較細緻,是非常有經濟價值,此部分的淤土,等待後續重建與農田復育階段時,將會通盤考量如何運用。
至於馬太鞍溪疏濬的河砂將如何處置,經濟部水利署說明,目前暫置馬太鞍溪北側,預計今年底會疏濬100萬方,後續會是以標售方式來處理;為擴大疏濬量,在馬太鞍溪上游劃定一範圍,讓第一類、第二類的砂石業者可以去採取,原則上底價是「1方10元」,希望能加速疏濬的能量,讓民間業者共同來參與,達到更大的疏濬量能,增加通洪能力。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總協調官李孟諺解釋,若要能再利用、或作為建築之用的砂,是較粗顆粒的,若有民眾私有土地範圍內的土砂,自認有價想自行處理,就必須自行鏟挖,還要找到販售對象,一般民眾較不會這樣處置。(編輯:謝雅竹)1141013

延伸閱讀
馬太鞍溪堰塞蓄水量約溢流前1.7% 壩體仍不穩定林業署持續監測花蓮災區疏散撤離演練 劉世芳:縣府先清查保全戶花蓮洪災淹沒800公頃農田 農業部估清土砂需3年花蓮洪災善款破11.5億元 擬提高補助弱勢家庭- 2025/10/13 23:00
- 2025/10/13 15:47
- 2025/10/13 15:30
- 花蓮光復災區淤泥將去化利用 擬作輕質骨材、建築填料2025/10/13 15:12
- 2025/10/13 13:54
- 2025/10/13 13: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藍擬推光復重建條例 綠籲尊重部落不要永久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