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澳洲南部海灘毒藻肆虐 重創漁業與海洋生態

2025/7/22 17:0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雪梨22日綜合外電報導)澳洲南部海岸近月出現有毒藻類過度滋生,造成數百種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漁業資源也受到嚴重破壞。由於情況日益令人擔憂,當局將撥款加以應對。

法新社報導,根據南澳州(South Australia)州政府資料,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會破壞魚類的鰓,導致窒息。3月中旬首次在當地發現這種藻類,當時蔓延面積就達到4400平方公里。

為應對現已蔓延至整個地區的「赤潮」,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宣布本週提撥聯邦資金,以解決問題。

南澳州當局表示,今天將召開緊急會議,聽取科學家就此一現象的報告。

據報導,在擁有大量野生動物的旅遊景點,諸如坎加魯島(Kangaroo Island)、約克半島(Yorke Peninsula)和弗勒里厄半島(Fleurieu Peninsula)等地,海灘上到處散落鯊魚、鰩魚、螃蟹和章魚的屍體。

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海洋生態學家佛吉斯(Adriana Verges)表示,南澳州藻華(algal bloom)危機的嚴重程度難以言喻。

「近500個海洋物種大規模死亡,包括對棲息地形成至關重要的海綿與其他無脊椎動物,還有許多魚類。這完全就是一場毀滅性災難。」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自1930年代以來,米氏凱倫藻在世界各地被陸續發現,包括日本、挪威、美國和中國附近水域。這種藻類會嚴重擾亂當地觀光業和漁業,並造成數以百萬計美元的損失。

聯邦政府21日宣布,將提供1400萬澳元(約新台幣2.7億元)財政援助,給大受衝擊的漁業以及清理和災害應對相關工作。(譯者:紀錦玲/核稿:施施)11407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