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黑人意識日:歷史記憶與當代挑戰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9日專電)11月20日是巴西的「黑人意識日」,當地社會再度聚焦於黑人群體的處境,從制度性歧視到暴力現實,數據揭示了不平等現象持續存在。
黑人意識日(Black Consciousness Day)的由來可追溯至1695年11月20日,當時美洲最大黑人聚居地帕爾馬雷斯的領袖尊比(Zumbi dos Palmares)為抵抗奴隸制度而犧牲。尊比象徵自由與抗爭的精神,這一天也因此成為黑人群體的象徵性日子。
過去,巴西官方歷史主要強調1888年5月13日的「廢奴日」,將焦點放在白人公主伊莎貝爾(Isabel)身上。但學者指出,在廢奴法令頒布前,已有大部分黑人透過抗爭或法律文書獲得自由。巴西政府因此選擇將11月20日作為紀念日,並在2023年確立為國定假日,是一種修正歷史敘事,凸顯黑人群體的主體性與抵抗精神。
最新研究揭示,黑人群體在面對種族歧視時仍遭遇制度性障礙。巴西通訊社(Agência Brasil)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黑人與棕色人種不知道如何舉報歧視案件,僅有兩成的人相信舉報能帶來法律行動。專家稱這反映出「資訊鴻溝」,使得黑人在制度面前處於弱勢,舉報途徑不透明甚至令人卻步。
另一方面,財經報(Valor Econômico)報導引述巴西iFood永續長歐澤梅拉(Luana Ozemela)指出,黑人意識提醒巴西,種族問題不只是歷史記憶,且深刻影響權力、資源與機會分配。黑人身份不應僅被定義為痛苦,而是作為政治與法律主體的存在,象徵著深刻的歸屬感與社會根基。
然而,巴西工會CUT公布的2025年安全年鑑數據顯示,黑人仍是暴力的主要受害者。2024年,82%的警察致死案件受害者是黑人,整體暴力死亡案件中黑人佔79%。在女性謀殺案中,63.6%的受害者是黑人女性,多數死於伴侶或前伴侶之手。工會代表阿吉雅(Almir Aguiar)表示,巴西存在「有色暴力」,並呼籲政府制定嚴肅的公共政策來對抗種族主義。
綜合歷史與現實,黑人意識日既是歷史的回望,也是現實的映照;巴西黑人群體的處境揭示了制度性種族主義的持續存在。這一天不僅是紀念,更是呼籲:唯有正視不平等,才能建構一個真正公平、公正的國家。(編輯:陳承功) 11411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