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說明台灣有事答詢本意 稱「因為被問具體例子」
(中央社東京26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天下午出席就任首相後的第一場黨魁討論會,她說明本月7日在國會有關「台灣有事」的答詢,是因為「被問及具體的例子,我就計劃誠實回答」。
高市本月7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發生緊急狀況)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存立危機事態)。
她當天也被問及若台灣海峽遭到封鎖的狀況下,哪些情形會被視為「存亡危機事態」,高市當天就此說明,「如果對台灣進行武力攻擊,以戰艦進行海上封鎖,伴隨其他手段,就可能構成武力行使」。
她這番話被中國政府認為是在暗示可能以武力介入台灣海峽,引發北京當局強烈反彈與抗議。中日關係最近因此降溫之際,北京當局接連建議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以及謹慎規劃赴日留學安排。
「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最大在野黨代表(黨主席)野田佳彥今天在黨魁討論會(黨首討論會),提及高市本月7日關於「台灣有事」的答辯時詢問,「對於日中關係惡化,感到有何責任?」
高市未正面回應所謂的「責任」,但表示「當時,問者把情況限定在台灣有事,且問題也提到海上封鎖。我當時也不打算具體提及此事,但只是一再重複政府迄今的答詢內容,可能根據狀況,使預算委員會被喊停,因為我當時被問及具體的例子,我就計劃誠實回答。」
高市講到「預算委員會可能會被喊停」時,場內在野黨議員等人,響起一陣質疑的騷動。
她接著表示,「我完全就是依被問的內容,在可回答的範圍內答詢。政府的統一見解昨天已經過內閣會議決定,並已如答辯內容所述,不多也不少。」高市並未打算撤回先前的答詢。
「每日新聞」報導,野田今天也追問高市,日中關係最近急速降溫一事。
對此,高市回答,「日本經常對中國保持開放態度。未來,我的責任是透過溝通,建立全面性的良好關係,以及把國家利益最大化」,透露有意致力修復雙方關係。
關於高市上月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領袖會談之際,確認全面推動戰略互惠關係的大方向性,高市今天強調,「內閣堅持這項方針」。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高市今天也在黨魁討論會就台灣表示,「維持著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日本根據『舊金山和約』放棄了有關台灣全部的權利與權限,並沒有立場認定台灣的法律地位。」(編譯:楊惟敬)1141126
- 高市說明台灣有事答詢本意 稱「因為被問具體例子」2025/11/26 17:39
- 2025/11/26 17:33
- 2025/11/26 17: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