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假借花蓮洪災詐案11件 刑事局偕王彩樺宣導防詐

2025/10/13 11:45(10/13 12: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根據刑事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詐騙集團假借花蓮洪災名義行騙共11件報案,總財損逾新台幣62萬元,13日特邀藝人王彩樺(左2)倡議宣導識詐、防詐。中央社記者黃麗芸攝 114年10月13日
根據刑事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詐騙集團假借花蓮洪災名義行騙共11件報案,總財損逾新台幣62萬元,13日特邀藝人王彩樺(左2)倡議宣導識詐、防詐。中央社記者黃麗芸攝 114年10月1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3日電)有詐騙集團假借花蓮洪災名義行騙,刑事局今天統計指出,近來接獲相關報案共11件,其中以捐贈雨鞋行騙8件居冠,總財損逾62萬元,藝人王彩樺也特別現身倡議宣導識詐、防詐。

警政署刑事局今天舉行「國人的熱情與善良遭詐團濫用 刑事局籲:善良不能沒有防備」記者會,並特別邀請王彩樺共同宣導防詐。

刑事局長周幼偉表示,依據「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顯示,今年9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470件、財損新台幣2億2392萬餘元;較去年同期的601件、3億9680萬餘元,要分別下降22%與44%。

周幼偉說,雖然整體詐欺趨勢已有初步下降,但詐團手法不斷翻新,民眾仍須高度警覺。

他提醒,近來因花蓮洪災引發各界愛心湧現,不少民眾主動捐贈物資、款項或擔任志工支援;但也有詐騙集團假借救災名義,結合「假慈善機關(急難救助)詐騙」、「網路購物詐騙」等手法誘騙,請民眾務必確認正確捐款資訊。

刑事局詐防中心科長徐子哲說明,統計至10月7日止,花蓮洪災相關詐騙案件共受理11件,總財損62萬餘元。

其中,有8件是網路刊登雨鞋贈送行騙、總財損約48萬餘元,假稱只要負擔超商運費即可領取,實則傳送詐騙連結網址給被害人,再由假客服騙取帳戶詐財。

另外,還有假捐款救災、假車票補助,以及有償提供運彩分析報告且所得捐贈救災、實則詐財等案例。

長年關注反詐議題的王彩樺也現身宣導防詐,她表示,現在詐騙集團相當猖狂,騙取許多長輩長年的養老金,呼籲民眾勿點擊不明網址、勿接聽陌生電話,也要慎防感情詐騙。

王彩樺提到,有些詐騙集團也會利用她的照片開設臉書詐騙帳號,只要接獲粉絲反應後,她都會立即發文提醒大家勿受騙;同時,她也曾接獲陌生來電假扮銀行人員,偽稱有人要冒名提款行騙,自己隨即提高警覺並直接趕赴警局報案,避免受騙。

「當你覺得有可疑時,趕緊打165專線求證」,王彩樺說,遇到事情不用驚慌,最重要的是立即確認求證,降低受騙風險,希望全民共同致力打詐、防詐。

刑事局表示,真正的公益行為,不會要求填寫完整銀行帳戶、銀行卡號或信用卡號,民眾若要參與捐款、捐物或救災行動,務必循官方途徑辦理,例如衛福部設立的「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帳號以及花蓮縣政府「馬太鞍溪堰塞湖資訊專區」。

同時,應「使用正確管道」,像是四大超商機台或Line Pay「愛心捐款」專區等平台操作,切勿點擊不明連結或輕信陌生訊息。

刑事局提醒,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措施即將上路,政府不會以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領取、登入,也不會要求前往ATM或網路銀行進行轉帳操作。民眾應牢記「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四不原則,一切以官方資訊為準。(編輯:張銘坤)11410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花蓮光復災區學校復課 鄭英耀:快速復原進度令人感動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