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0年10月
地球的海洋面積約3.6億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積70%,但觀察地球和人類歷史時,人們往往聚焦占30%的陸地。然而,海洋的重要性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全球中央2020年10月

暖化融冰激化極圈爭奪戰 中國插足野心勃勃

2020/9/29 14:2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南北極向來為各方所覬覦,特別是隨著氣候暖化,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資源開採也變得可行,除了傳統北極國家,中國也自稱「近北極國家」,為爭奪資源積極部署。

文/曾依璇 (中央社編譯)      

地球北極及南極地區不屬於任何國家,卻又因地緣政治、海權及天然資源的巨大利益,成為各方覬覦的寶庫。

美俄較勁越演越烈 中國動作頻頻插足北極

在北極,隨著氣候暖化、海冰消融,可供開發的北冰洋航道有了愈來愈多可能性,這就攸關商業及貿易利益。另外,一般相信北極蘊藏可觀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甚至稀有元素,更是兵家必爭。

除了北歐、北美、俄羅斯等傳統北極國家之外,中國也自稱「近北極國家」,其野心已讓一些利益相關國提高警覺。

在去年5月的「北極理事會」會議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質疑中方「近北極國家」的主張,會議最終也沒能發表共同宣言。

中國雖不直接接觸北極圈,卻於2018年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提出「冰上絲綢之路」概念。在此之前,中國早於1999年利用能破冰的「雪龍號」在北極地區從事科學考察;2004年成立科學考察「黃河站」;2013年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2015年,中俄把加強北極合作寫入聯合公報,這一系列舉動都很低調,卻又循序漸進。

中國的舉動引起美方注意。美國空軍在阿拉斯加及格陵蘭島都有部署,但空軍部長巴瑞特(Barbara Barrett)在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舉辦的小組討論中表示,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擁有遠勝其他國家的常駐軍力。

她說,俄羅斯經濟對北極的依賴,說明了俄羅斯在這片地區逐步增加軍事行動的原因,但對北極有興趣的不只有俄羅斯,中國本身不算北極國家,卻也宣稱有權參與。

她說:「中國正試圖把自己在北極的存在正常化,以取得這片地區的資源,據說包括超過900億桶石油和估計價值達1兆美元的稀土。」

美國新近成立的太空軍,也把北極納入任務範圍。美國太空軍將領、太空行動負責人芮孟(John W. Raymond)說,美國在北極的太空行動行之有年,北極環境及地理位置很適合從事太空行動,也是指揮及控制衛星的絕佳地點。

芮孟表示:「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飛彈預警,而北極正是這項任務的前沿。」

在美軍發布上述消息後,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今年8月一篇文章指出,中國與俄羅斯正在北極進行戰略合作,美國政府必須密切關注。

文章提到,對關注北極情勢的專家來說,近期發生兩起令人訝異的事件,為美國決策者提供潛在機會。

其一是俄羅斯檢方今年6月懷疑俄羅斯北極科學院(Arctic Academy of Science)院長米季科(Valery Mitko)替中國情報機關工作,對他提出刑事控訴。

其二是俄羅斯特使暨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資深官員寇奇諾夫(Nikolai Korchunov)在北極國家與非北極國家的二元劃分上同意美國看法,有悖於中國自稱「近北極國家」的說法。

文章指出,中俄兩國能建立合作關係,一方面是俄羅斯需要中國資助以發展遠北地區,包括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沿線;另一方面是中國作為非北極國家,需要俄羅斯這樣的北極國家聲援中國在這個地區的活動。

尤其,俄羅斯將於2021年起擔任兩年的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將有更多機會把中國引入北極地區。

作為因應,美國加緊提升自己在北極的存在感,例如參與科學研究,並在格陵蘭島和冰島重建基地,以及在格陵蘭島開設領事館,且終於在近期任命首名美國在北極地區的專門事務協調人。

疫情縮減南極科研 中俄仍未叫停

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極,資源與權力的爭奪戰也默默上演,卻因今年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而有了變化。近幾個月,受疫情波及,澳洲、英國及美國都大幅縮減在南極的活動,而俄羅斯和中國卻持續在當地從事研究,且據傳正爭取更多獲得漁業、石油資源及礦藏的機會。

今年4月,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Institute)公布報告,概述了中國在南極的舉動,呼籲澳洲政府有所因應。

目前,俄羅斯擁有的破冰船比美國多,中國也正加緊打造,是未來值得留意的發展。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一篇文章分析,中國於1983年加入《南極條約》,時間點比其他國家晚,因此更加大舉投資在研究及發展上,可能很快就趕上、甚至超越美國及澳洲在當地投入的心力。

中國在30年內於南極建立了四座研究基地,第五座也將於2022年開始運作。

雖然俄羅斯及中國也深受疫情衝擊,在南極的現行及未來計畫卻未叫停,凸顯這兩國有多重視在極地的利益,各國在南極大陸上的權力平衡是否因此改變,還未可知。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每七戶就有一艘船 瑞典人傳承航海精神
172.30.1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