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伯恩斯:駐中國後轉為鷹派 對中一廂情願時代已結束

2025/9/22 18:39(9/22 19:3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路透社)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路透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2日電)華爾街日報近日彙整前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7月間出席一場論壇及日前受訪的談話。根據報導,伯恩斯表示,他近距離觀察到中國幾乎各方面都想削弱美國的野心,讓他返美後的對中立場「更鷹派了」。他並主張,盟友是美國應對中國的超級力量。

報導提到,伯恩斯(Nicholas Burns)傳達的資訊再清晰不過,那就是對中國「一廂情願」的時代已經結束,唯一的出路在於對中國要有一套「從經驗中淬鍊出的明晰戰略」。而忽視中國的激進特質,會給美國的長期安全和繁榮帶來大得多的風險。

報導表示,伯恩斯是一名主張「對中接觸」的資深外交官,而他那一代的外交官相信,華盛頓可以與北京合作。但伯恩斯今年初返回美國時,他對中國的觀點已變得截然不同,中國當地的現實情況使伯恩斯的立場變得更強硬。

根據報導,伯恩斯今年7月間出席阿斯本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時直言,他「帶著鷹派觀點去了中國,回到美國後卻比剛去中國時更鷹派了」。他並表示,他在駐中大使任內觀察到中國威權政府的真實面目,以及它在幾乎每個方面都想削弱美國的野心。

至於為何對中國會有此轉變,伯恩斯在日前的訪問中表示,「不是理論,而是事實」。他目睹了中國對權力的不懈追求:在主權水域衝撞菲律賓船隻,威嚇台灣,在印度邊境挑起爭端,以及對美國發動廣泛的網路攻擊;且目睹了被中國不當拘留的美國人所處的「可怕、不人道的境況」,以及宗教自由受到的壓制。

伯恩斯表示,當中國官員告訴他,他的工作應是成為一座「積極、不加批判的橋樑」時,他的回答很直白,「我的工作是捍衛美國利益」。

根據報導,伯恩斯憑藉自己第一線觀察,總結出4條與中國打交道的關鍵經驗,以便讓美國與一個更自信、強勢的中國打交道。第1條就是美中處於一場激烈的爭奪軍事、技術和經濟主導地位的長期競爭,因此美國的首要任務是以「實力和清晰的思路」管理這場競爭,以防止演變成衝突。

伯恩斯說,第2條是「盟友是我們的超級力量」,這是美國決定性的非對稱優勢。中國有14個鄰國,但除了與北韓有盟約外,並沒有其他條約盟友。相對地,美國在印太地區和歐洲擁有一個由強大民主國家組成的龐大網路,這些國家與美國有著共同的關切。當美國將盟友及自身的力量疊加時,美國比中國要強大得多。

他因此認為,美國如今對日本、韓國或歐洲盟友施加懲罰性關稅並不是強硬,而是「戰略錯誤」,這會削弱美國對抗「主要競爭對手」的力量。

伯恩斯主張,第3條是要有高明的策略。兩國關係並不是簡單僵化的,美中之間有「八成競爭,兩成合作」,意味美國必須多管齊下:在技術和安全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同時在氣候變化和阻止芬太尼流入等利益契合的問題上,與中國冷靜接觸。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他表示,第4條是與中國政府競爭,但要與中國人民聯結。儘管兩國政府陷入競爭,但美國必須保持兩國社會間的溝通管道暢通,鼓勵學生交流、恢復旅遊業、促進兩國民眾間的理解,都是長期投資,能防止不可避免的競爭演變成無法避免的災難。

報導認為,儘管一些商界人士可能認為,美中這種激烈競爭將危及兩國經濟聯繫,但伯恩斯的觀點很明確:忽視北京的激進特質,會為美國的長期安全和繁榮帶來大得多的風險。(編輯:邱國強)11409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