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幕後英雄1/朱宗慶打擊樂團「泥巴」獲好評 工作服巧思融入舞台

2025/10/1 10:52(10/1 11: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朱宗慶打擊樂團全新改版擊樂劇場作品「泥巴」,以苗栗蘆竹湳在地家族「瓷林」董事長林光清的故事,加上朱團成團40年奮鬥過程為雙敘事軸線,結合擊樂、陶瓷工藝與劇場元素跨界共鳴。(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10月1日
朱宗慶打擊樂團全新改版擊樂劇場作品「泥巴」,以苗栗蘆竹湳在地家族「瓷林」董事長林光清的故事,加上朱團成團40年奮鬥過程為雙敘事軸線,結合擊樂、陶瓷工藝與劇場元素跨界共鳴。(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10月1日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眾人通力合作,除了鎂光燈前表演者的努力,幕後人員的付出更是功不可沒,也應該得到肯定,中央社推出「幕後英雄」專欄,每週三固定推出這些英雄的故事。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日電)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劇場新版「泥巴」9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深獲好評,團員服裝由設計師林秉豪設計,以工作服上舞台,既符合時空背景又能置放小樂器道具,毫無違和感。

服裝設計師林秉豪入行超過20年,合作團隊包括雲門舞集、國光劇團等;他創立的國際時尚舞衣品牌KeithLink,主攻全球芭蕾舞團市場,能提煉傳統元素又能開創當代新視覺。

林秉豪過去曾為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劇場「木蘭」、日本導演鈴木忠志歌劇「茶花女」等製作擔任服裝設計,在華人世界表演藝術圈炙手可熱。

林秉豪在「泥巴」的服裝設計靈感來源,是「勞動」這個動詞。林秉豪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樂手們敲打著樂器譜成的樂章,宛如陶瓷工廠製作過程的層層工序,用雙手陳述故事,「我想像樂手們在某時空的平行世界,他們像工人,又像是村莊的村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響。」於是有了「工作服」的設計方向。

根據朱宗慶打擊樂團發布的新聞資料,「泥巴」是朱團第2部擊樂劇場作品,新版以苗栗蘆竹湳在地家族「瓷林」董事長林光清的故事,再加上朱團成團40年奮鬥過程為雙敘事軸線,結合擊樂、陶瓷工藝與劇場元素跨界共鳴,形塑出根植土地、心懷家園、打拚人生的記憶聲響節奏。

2022年底朱團倉庫火災,「泥巴」布景道具付之一炬,幸好服裝置放他處,並未受損。2025年新版「泥巴」沿用原有服裝,但隨著整體內容全面調整,為新團員製作新服裝,透過造型微調與配件加入,更顯時尚,也讓舞台視覺感更趨完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鄉愁。」林秉豪說,中學之前他都在屏東鄉下長大,當時常在田野做土窯地瓜,「大夥找泥土塊建造一個洞穴,用濕泥巴在泥土塊結構上塗上厚厚的補強工程,就像在蓋房子。」這些記憶在林秉豪的腦海中,構成了立體畫面。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林秉豪將童年經驗運用到作品中,工作服符合勞動情境,混搭各種配件,層疊大口袋還能讓團員置放小樂器;服裝也成為舞台上流動的視覺元素,讓作品更具說服力。林秉豪認為,打擊樂樂器的情感連結了鄉愁,成就了音樂,「這部作品說盡對家鄉的愛,離開家鄉的孩子因為愛,有一天都能再回來。」

擊樂劇場「泥巴」10月18日受邀苗北藝術節演出,地點在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票房已售罄;10月25日至26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2場,11月22日至23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2場。(編輯:張雅淨)114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幕後英雄2/導演劉嵩走訪國際保存文化 親自捕捉生活軌跡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