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協力創造浮葉棲地 嘉縣九芎埤重現水雉漫步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6日電)林保署嘉義分署今年5月號召志工公私協力,在嘉義縣水上鄉九芎埤種植印度莕菜、菱角等浮葉植物營造水雉棲地,2個月後成功吸引2公1母的水雉進駐,並留下1巢4顆卵的繁殖紀錄。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今年5月25日辦理志工活動,邀集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嘉義縣野鳥學會、塗溝社區發展協會、國家森林志工、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志工、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與嘉義大學學生等50人,於九芎埤種下2萬株的印度莕菜及菱角復育水雉棲地。
嘉義分署說,營造水雉棲地後2個月成功吸引水雉進駐繁殖,但7月底西南氣流帶來的連日豪雨影響,導致4顆水雉卵未能孵化;此次行動是推動「嘉南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水雉復育工作的具體實踐,雖然首年的嘗試留下一些缺憾,但仍代表此棲地復育方式具可行性。
嘉義分署說,將嘗試從底泥、病蟲害、外來種移除及水位控制等面向全方位改善九芎埤棲地品質,讓水雉可以在明年度更安心地在此處棲息繁殖,同時呼籲民眾也可以透過購買菱角的實際行動,支持水雉保育。
嘉義分署強調,九芎埤屬於嘉南埤圳重要濕地(國家級),因目前無灌溉功能且其周邊菱角田為嘉義縣水雉生態給付之推動重點區域之一,過去放租種植菱角時期也曾有許多水雉漫步其中,因此相當適合作為嘉義地區水雉衛星族群復育據點。
嘉義分署指出,自78年水雉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以來,歷經30餘年,台灣本島水雉族群數量從評估不到50隻,至113年台南市冬季族群調查已突破3000隻,是台灣野生動物族群復育的標誌性物種。
嘉義分署表示,水雉為台灣農田濕地代表性保育鳥種,屬於農業部公告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偏好在濕地內的浮葉植物上築巢、覓食。(編輯:李亨山)1141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