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2年8月號
「玩game」曾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娛樂,如今不但國內外每年都有大型電腦遊戲展覽,全球遊戲市場規模更達600億美元;人性中愛玩、愛競賽的特質加上電腦及網路科技的發展,讓電玩遊戲成為一個前景看好的產業。
《全球中央》2012年8月號

碳排稅是經濟殺手 還是環保救星?

2012/9/10 16:2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澳洲政府將碳排放量標上價格,讓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高污染產業負擔碳排稅。儘管政府一再強調僅對企業開徵,但不少民眾擔心企業會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文/張之晴 (中央社駐雪梨記者)

7月初的某一天,隨意翻著訂閱的報紙,一則短短的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大意是有個住在墨爾本的女士抱怨,最近因為她的公公過世,在準備喪禮的過程中,竟被當地的墓園告知,喪葬費用將因為碳排稅(carbon tax)而增加澳幣55元(約新台幣1,720元),讓這位女士大為光火,憤而發布在自己的Facebook上,抗議漲價不合理。

消息一出引發民眾以及媒體的討論,迫使該墓園的負責人出面澄清,喪葬費用每年固定於7月調漲,屬既定政策,與碳排稅無關。

看到這則新聞,不少人也許將它當成鄉野趣聞,過目即忘,但卻說明了澳洲從7月1日開始實施新制,也道出了澳洲民眾對於碳排稅的疑慮。到底什麼是碳排稅?

前500大企業開徵 每噸700元 

由於人類的各種活動,不論食衣住行育樂,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屬於溫室氣體的一種。一旦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就會使溫室效應增強,導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也對人類與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

也因此,節能減碳就成了實行環保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澳洲政府訂出目標,將於2020年減少5%的排放量,而澳洲政府認為,將碳排放量標上價格,讓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高污染產業如採礦業、發電、物流運輸(飛機、汽車)等負擔碳排稅,是鼓勵減少排放量最有效的方式。

從今年7月1日開始,澳洲政府針對年排放量超過2萬5,000公噸的前500大污染企業開徵碳排稅,以每噸澳幣23元(約新台幣720元)的標準徵收,未來三年內,價格將逐漸增加。從2015年開始,碳排稅將改由市場機制決定。

初期僅由企業負擔這筆開銷,並希望藉由徵收碳排稅,讓高污染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連帶拉高產品售價,改變過往這類產品價格多半較為低廉、受消費者青睞的優勢;才能讓較為環保、但生產成本較高的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吸引大眾使用,並改變大眾的消費行為與生活模式。

恐使澳幣跌、物價漲 民眾傾向反對

不過仔細觀察,澳洲有關碳排稅與環保之間關聯的討論並不熱烈,或許因為實在不確定碳排稅對於環保能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大部分的民意多半傾向反對此法,但爭辯的重點都放在民生消費與經濟發展。澳洲知名經濟學者、並曾擔任過澳洲中央銀行董事的麥基賓(Warwick McKibbin)就預測,開徵碳排稅將減少投資,使澳幣貶值,並因此導致澳洲物價上漲。

不只消費者怕漲價,連零售業也擔心嚇跑消費者,因此不敢漲價,就怕影響消費意願。5月份澳洲零售業表現亮眼,不過專家憂慮,這是「末日前的消費」,因為大眾預期7月開徵碳排稅以後,百物價格齊揚,因此盡量趕在漲價之前消費。一旦民眾消費心態轉趨保守,企業更將面臨景氣寒冬,恐打擊澳洲經濟發展。

而儘管澳洲政府一再強調,僅對企業開徵碳排稅,不過很自然地,民眾都擔心企業會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澳洲政府對此也從未否認,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直言,徵收碳排稅將使物價波動,而且一定會對消費者造成影響,因為這是新政策的重點所在。

以電價為例,開徵碳排稅以後,東岸五州昆士蘭(Queensland)、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維多利亞(Victoria)、南澳大利亞(South Australia)以及塔斯馬尼亞(Tasminia)平均漲幅達8.9%;以更明確的數字表示,實施的第一年,電費將增加澳幣150元(約新台幣4,680元),對一般家庭而言漲幅劇烈。

環保人士反彈 業者藉機抬價

澳洲國土面積廣大,仰賴陸地運輸將食品、衣物等民生用品運往各地,但運輸同時也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因此可以預見開徵碳排稅以後,物流費用將提高,並進一步導致民生物價上漲。

油、電、瓦斯不只維持基本生活所需,更是物價的指標,民眾擔心企業跟著新制起漲風,並非無憑無據。除了前述的喪葬費用,更有連鎖麵包店Brumby’s的總經理發文給旗下連鎖店,表示可以藉此機會調高售價,並將責任歸咎於碳排稅。雖然經告發後,主管機關立刻對Brumby’s開罰,總經理也因此黯然下台,但消費者的信心已經受到影響。

雖然現在討論碳排稅所帶來的影響尚言之過早,大部分的民眾也尚未感受到碳排稅對生活的影響;但澳洲政府已經建立配套法案,徵收到的所得將用於貼補受到碳排稅影響的民眾以及企業。不過最大的疑問是,碳排稅對於環保到底有沒有幫助?

可惜就連環保人士都不太領情,認為碳排稅缺乏經濟效益。如果石化燃料的價格因為碳排稅而變得高不可攀,卻沒有替代能源,消費者只能繼續付出高昂的代價購買高污染能源,但如果政府與企業加快研發推廣的腳步,讓綠色能源成為供不應求的廉價替代品,吸引消費者使用,才能有效地減少排放量並降低全球暖化的威脅。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8月號;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北歐國家何以清廉?不必不能不敢貪!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