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面臨抉擇:兒童保護與隱私權拉鋸戰
(中央社布魯塞爾8日綜合外電報導)保護兒童,是否足以成為檢查私人訊息的正當理由?隨著歐盟各國將於今天討論如何因應線上兒童性剝削案,一項備受爭議的立法提案即將迎來關鍵時刻。
法新社報導,這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將決定一項自2022年5月由歐洲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以來即引發激烈辯論的法案命運。
這項獲得多個兒童保護團體支持的提案,要求線上平台及通訊服務供應商必須偵測並通報兒童性虐待的照片與影片,以及性虐待者試圖聯繫未成年人的行為。
不過,包括歐盟自己的資料保護主管機關、部分歐洲議員及德國等國家,都警告此提案對個人隱私構成「比例失衡」的威脅。
外界尤其擔憂,此案若通過,意味著將動用科技檢查用戶的私人通訊內容,甚至包括加密應用程式如Signal及WhatsApp上的對話。
德國資安倡議者、前歐洲議會議員布雷爾(Patrick Breyer)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這等同於終結了通訊秘密,對吹哨者來說更是致命一擊。」
他最擔心的是,這類立法未來恐被威權政權濫用,以監控異議份子,打壓政治對手。
多家通訊平台業者也強烈反對此計畫。
反對陣營發起「停止聊天監控(Stop Chat Control)」行動,紛紛向歐盟決策者發出大量訊息施壓。一名不願具名的歐盟外交官向法新社表示:「我沒見過任何案子會有這樣的現象,我們每天都接獲上千封電子郵件。」
丹麥目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也是這項提案最新版本的起草國,強調法案已設下必要的保障機制。
首先,僅會掃描圖片與連結,不會檢查文字訊息。其次,系統必須在獨立司法或行政機關核准後才能啟動。
歐洲執行委員會發言人拉慕特(Markus Lammert)表示:「我們必須說得很清楚:這項提案並未規定要全面監控線上通訊,也不會存在所謂的『聊天監控』。本案目的是對抗一項愈發嚴重的網路犯罪,保護我們的孩子。」
英國網路觀察基金會(Internet Watch Foundation)調查發現,去年全球查獲的兒童性剝削影像中,有62%儲存在歐盟伺服器上。
目前歐盟規定,平台自願偵測相關內容,但布魯塞爾認為,面對問題規模與成長速度,這已經不足以應對。
現行規範將維持至2026年4月,除非歐盟採納執委會的新提案,改為強制偵測。
接下來的發展,關鍵在於德國的態度。會後預料出現兩種可能:
——若德國表態支持,根據歐盟加權多數決規則,該提案極可能過關,成員國最快下週在盧森堡會議上正式通過。
——但若德國棄權或持續反對,談判將重回起點,法案是否有機會立法將再添變數。
多位參與協商的歐盟官員指出,德國可能在未來幾小時內對外公開立場。(編譯:陳政一)11410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