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利率貼地恐陷流動性陷阱 央行說免驚

2020/4/16 15:3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6日電)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主要國家央行多已降息因應,利率幾乎貼地,不過央行今天特別引用國際清算銀行研究報告,點出目前歐美日實際情況,並未出現流動性陷阱,且央行仍有許多政策工具可用。

經濟學領域當中,常常可見各式「陷阱」,一旦陷入,經濟前景就容易籠罩烏雲,中央銀行今天便在臉書說明較常聽到的「中所得陷阱」、「流動性陷阱」,近期因為全球央行接力降息,後者更常被提及。

央行表示,傳統理論認為,當一國政策利率降至零利率底限(zero lower bound),導致降無可降時,央行寬鬆性貨幣政策將落入無效的命運,難以激勵經濟,這就是經濟學大師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謂的「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不過央行也說,國際清算銀行(BIS)日前有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觀察目前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的實際情況,並未出現理論上的「流動性陷阱」;因為儘管短期政策利率無法再下降,央行尚有資產購買、信用寬鬆(credit easing)或前瞻式指引(forward guidance)等其他方式,影響其他利率,以及資產價格、銀行放款、通膨預期等,進而激勵經濟活動。

另外一個常聽到的經濟名詞則是「中等所得陷阱」(middle-income trap),央行說明,這是描述一國經濟快速成長達中等所得後,後繼乏力,而遲遲無法成為高等所得國家的停滯狀態。

但央行補充,亞洲開發銀行(ADB)於2017年1月的研究報告指出,新加坡、香港、台灣及南韓早在1980至1990年代,就陸續跨越「中等所得陷阱」;2019年11月,IMF的研究報告也指出,1960年至2014年間,182個樣本經濟體中,僅有不到4%成功躋身至高等所得之列,其中便包含台灣。

央行表示,台灣早已成功跨越「中等所得陷阱」,真正應關注的是,2017年時,日本經濟新聞曾示警,南韓、台灣雖成功跨越「中等所得陷阱」,卻可能落入「高等所得陷阱」(high-income trap),須擁有成為高等所得國家的自覺,鼓勵創新,自行創造新成長模式,方能因應。(編輯:鄭雪文)10904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