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媒體識讀/國教盟籲媒體識讀納課綱 教部:已列核心素養

2025/10/20 15:48(10/20 16: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如何辨別資訊真偽、可信度,同時評量報導立場與脈絡,已成為當代閱聽人及媒體最重大挑戰。中央社「媒體識讀」新聞分類,集結事實查核與媒體素養相關新聞,期待以媒體角色為提供正確資訊盡一分心力。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0日電)網路資訊真假難辨,國教盟青年部今天呼籲,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綱應融入的議題,並修訂課綱,明確規範課程時數。教育部回應,課綱已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核心素養。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1月公布青少年最關心的10大議題,第1名為「學習分辨網路資訊」,對網路資訊如何「分辨、查核、防詐」,成為青少年最迫切的需求。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今天舉行記者會,提出3大訴求,希望強化媒體識讀教育。

國教盟青年部資訊總務長劉啟立指出,生成式AI影片技術快速進化,以最新的Sora 2模型為例,可將人的頭像嵌入影片,這也導致要辨別AI生成影片和真實影片越來越困難,未來AI被濫用於詐騙、不當影像的風險大增;學生必須提升辨別消息真偽的能力,媒體識讀與數位素養教育將是社會安全的最後防線。

此外,國教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表示,缺乏媒體素養知能的學生,常成為假訊息的受害者、甚至擴散者,媒體素養不應該只是宣傳口號,而是青少年真實需要培養的能力,面對AI時代,學會在網路時代分辨真偽,才能保護自己和他人。

國教盟青年部提出3點訴求,呼籲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程綱要應融入的議題,並修訂課綱與進度指引,於中小學明確規範媒體素養的課程時數與學習檢核指標;推動師資增能與教學支持,例如將媒體素養研習納入在職進修學分與補助;成立跨部會教材資源平台,開放公民團體共同策劃並定期更新,確保內容與時俱進。

教育部透過文字回應,十二年國教課綱已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核心素養,相關內容均融入社會、科技等領域實施,高中以下教科用書依課綱編審,均有媒體素養教育相關內容;為提供教師設計媒體素養課程設計參考,國教署113年也訂定「中小學媒體素養教學參考指引」,提供分學習階段的課程規劃建議。

在教師增能上,教育部提到,國教署每年委託台灣大學辦理「中小學媒體素養教師研習」,將媒體素養納入補助各縣市精進教學計畫的辦理主題,113學年共辦理86場研習、3769名教師參與;114學年還將增辦10場線上講座,以擴大教師參與人數,並結合寒暑期實體研習課程,引導教師於課程中強化媒體素養設計,持續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向下扎根。

教育部表示,現已建立媒體素養教育資源平台,整合各教育學習階段學習資源及教材,相關教材的編製及教學師資培訓,即是透過公私協力,由教育部相關司署邀集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編輯:吳素柔)1141020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20日舉行記者會,呼籲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程綱要應融入的議題,並修訂課綱與進度指引,於中小學明確規範課程時數。中央社記者許秩維攝 114年10月20日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20日舉行記者會,呼籲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程綱要應融入的議題,並修訂課綱與進度指引,於中小學明確規範課程時數。中央社記者許秩維攝 114年10月20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媒體識讀/小鳥喝光電板紅水暴斃影片造假 環境部報警追查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