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新古典舞團推新作 重人味接地氣

2019/10/2 20:11(10/2 21: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洪健倫台北2日電)新古典舞團推出全新舞劇「客風.廢墟後生仔」,編創舞蹈的編舞家盧怡全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他的創作從文化出發,看重人味,如何與社會接地氣是這次創作最大挑戰。

創立於1976年的新古典舞團,推出最新舞作「客風.廢墟後生仔」,創辦人劉鳳學擔任總監製與編劇,新任藝術總監盧怡全編創舞蹈內容。

「客風.廢墟後生仔」關注台灣社會底層來自高風險家庭、身在社會安全網邊緣的「廢墟少年」處境。「後生仔」就是客家話中的年輕人。劇情述說客家村落中,在現代生活中深陷經濟與家庭困境的年輕人,如何面對迷失與打拚,克服外在的困境與內在的心魔。

除了堅持20名舞者的大陣容,與完整舞台布景的大型製作規模,新古典舞團也加入時下年輕世代熟悉的服裝、音樂等元素,企圖全心擁抱觀眾。

盧怡全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他表示,自己雖然在台北經營舞團,也在台北與台中的大學兼課,但他仍住在新竹縣橫山鄉,「是個比內灣再出來一點的地方。」

盧怡全喜歡鄉下,也享受身邊草根社會的真實人際互動。「我是藝術總監,也在大學教課,但我身邊的朋友都是做鐵工、水電、板模的人,我自己在新竹也仍在做水電。」他也看到這樣的問題就在眼前不斷循環,「我接觸很多這樣的年輕人,這是社會的真實層面。」

盧怡全工作時身處脫俗的舞蹈界,心中常在的卻是市井小民,也因此,盧怡全說:「我很喜歡人味,一齣舞作不應該沒有了人味,只剩下技巧。」

舞作標題中的「客風」二字,是他自身文化根源的標示。身為客家人的盧怡全表示,「文化不會從身上脫離,我會把我的文化放進去,之後的作品也可能都會冠上『客風』兩字。」

「接地氣」成為這齣舞劇的最大挑戰。盧怡全指出,「太多的一般觀眾一聽到現代舞,就退避三舍,但現代舞蹈是可以跟一般題材結合的。」盧怡全表示,「我們嘗試在維持藝術水平下,結合一般題材,加入戲劇、角色、對白元素,讓舞蹈更好懂。」

舞劇打出「莎士比亞接地氣」的口號,劉鳳學在編劇時,將劇情分為4幕,針對劇情從莎士比亞多部劇作中挑選合適的經典對白,加入台詞之中,盧怡全說:「舞者不但要跳舞,還要說台詞。」

「客風.廢墟後生仔」在音樂上也擁抱新世代,作曲家李和莆以流行音樂形式,為劇中角色譜寫主題曲,歌詞也搭配舞者的角色心境,並邀歌手在演出中登台演唱。歌手潘越雲也受邀於幕後配唱媽媽一角的主題曲,是台北場演出的限定驚喜。盧怡全說,藉由這樣讓更多觀眾慢慢接受,願意繼續嘗試。

此外,盧怡全指出,劉鳳學擔任這齣新舞劇第4幕的舞蹈編創,讓高齡94歲的劉鳳學在近年退居幕後專心寫作之餘,仍有機會每週安排一天,到舞團排練室和舞者們一同工作。盧怡全表示,劉鳳學畢生最喜歡的是創作,寫作是使命。

「客風.廢墟後生仔」除了自10月4日至6日在台北的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未來也計劃校園巡演。盧怡全認為,藝術創作的存續關鍵是「怎麼跟年輕人連結,也是我該走的路。」(編輯:管中維)108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