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用生物科技守護環境 全瑩生技編織細胞方舟藍圖

2025/9/18 10:02(9/18 10: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全瑩團隊入圍2025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RunSpace太空創新無限挑戰賽」。(全瑩生技提供)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傳真 114年9月18日
全瑩團隊入圍2025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RunSpace太空創新無限挑戰賽」。(全瑩生技提供)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傳真 114年9月18日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18日電)在全球生態資源日益耗竭的時代,全瑩生技以「合成生物學」為核心,透過細胞編輯技術生產天然原料,並前瞻性地構想能保存蝦紅素、Beta胡蘿蔔素等人類存活關鍵物質的「細胞方舟」(Cell Ark),為人類未來生存編織永續藍圖。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為人才創造舞台

全瑩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瑞仁一路秉持「循環永續」理念。求學期間,他在中興大學生命科學博士班專研微生物產生氫能,畢業後投入中央研究院生質能源計畫,並赴日本、美國進修合成生物學,探索酵母菌分解農業廢棄物產生能源的可能性。隨著研究深入,他將目光轉向可外銷的關鍵原料開發。

張瑞仁創業的動力來自對科研人才的關懷。他回憶,「最優秀的台清交碩士生,跟著我做了3年研究,最後跑去當外商sales(業務),太可惜了。」眼看優秀的助理接連面臨轉職瓶頸,他決定把實驗室成果推向市場。

2015年,張瑞仁帶領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奪冠,獲得新台幣268萬元獎金,作為創業第一桶金。

「當時我們有兩個選擇:把錢分掉各自回家,或是一人再出50萬元湊成500萬元成立公司。」最終團隊選擇了後者,2016年創立全瑩生技,不僅為年輕科研人才開闢舞台,也驗證政府研發資源能落地創造價值。

天然蝦紅素革命 用科技守護環境

創業第一步,全瑩鎖定全球需求快速成長的「蝦紅素」。這種紅色抗氧化物廣泛應用於保健、保養與飼料市場,但傳統生產方式對環境不友善:早期從磷蝦萃取,導致過度捕撈、威脅海洋生態;後來改以藻類培養,卻需耗費大量土地與水資源,還可能累積重金屬。

全瑩的創新突破在於運用合成生物學,將蝦紅素代謝途徑植入益生菌與酵母菌,精準發酵量產,把生產週期從30多天縮短至僅3天,不僅節省土地與水資源,還能確保產品純淨無污染。

全瑩的技術成果受到國際矚目,2019年奪下芬蘭SLUSH創新競賽冠軍;張瑞仁更受邀赴美國太空總署(NASA)演講,並與美國能源部(JGI)及美國陸軍(US Army)合作,探索太空製藥。

張瑞仁指出,蝦紅素的最大潛力其實在動物市場,約占全球需求7成。全瑩的產品可取代傳統化學色素,作為鮭魚、白蝦等水產的天然色素來源,同時改善動物健康與產能,符合「健康一體(One Health)」理念,強調人類、動物與環境的共同循環。

近年來全瑩積極將AI導入生物科技研發。AI可即時分析發酵數據、提供精準參數建議,甚至預測蛋白質結構,設計更高效酵素,提升細胞編輯與生產效率。

善用政府資源 創業到產業化推手

張瑞仁強調,新創公司善用政府資源,可獲巨大助力。全瑩初期透過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完成小量試產,確認技術可行再投資建廠;經濟部產業技術司「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協助導入捷克先進萃取技術,並與中原大學薄膜中心合作溶劑回收,回收溶劑還能計算碳權,進一步降低能耗、提升效率,為外銷鋪路。張瑞仁直言,這些計畫「都在關鍵時刻推了我們一把」。

然而,他也點出制度上的挑戰,冗長的審查流程不僅讓國際投資人卻步,也可能迫使新創公司傾向選擇低風險題材,限制了創新動能。

正因如此,全瑩希望用自身經驗為後進鋪路。張瑞仁透露,團隊正籌備 「回到未來加速器」,理念是「把未來的科技在今天落地」,協助新創縮短產業化歷程。

他形容,「新創團隊只要帶著一支試管進駐工廠」,半年內就能在全瑩的協助下,完成從實驗室驗證到量產、行銷、市場測試,甚至獲得投資。這樣不僅能加快研究成果商品化,也確保原料安全、降低成本,加速台灣新創成功。

打造人類生存備份 啟動細胞方舟願景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全瑩的終極願景是建造一座「細胞方舟」。張瑞仁解釋,隨著氣候急遽變遷,許多物種正快速消失。北歐已設立「末日種子庫」保存植物基因,台灣未來也能透過合成生物學,保存人類存活必須的成分物質,例如蝦紅素、Beta胡蘿蔔素、茄紅素,或是分解人類文明製造的污染物,因此提出「細胞方舟計畫」,正是要為人類打造「生存備份」,以應對氣候變遷、核子戰爭、大規模災難等潛在威脅。

展望未來,全瑩計畫成為技術控股公司,透過授權與合資推動「細胞方舟」商業化。張瑞仁堅信,「沒有商業模式的科學難以獲得長期支持」,如果企業能理解「細胞方舟」既是人類生存的保障,也是能獲利並改變世界的契機,這項計畫就能實現。(編輯:陳姿伶)1140918

全瑩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瑞仁運用合成生物學加上細胞編輯技術,製成天然蝦紅素。中央社記者陳政偉攝 114年9月18日
全瑩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瑞仁運用合成生物學加上細胞編輯技術,製成天然蝦紅素。中央社記者陳政偉攝 114年9月18日
全瑩在宜蘭頭城建成量產基地。(全瑩生技提供)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傳真 114年9月18日
全瑩在宜蘭頭城建成量產基地。(全瑩生技提供)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傳真 114年9月18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成運電巴供應鏈拚整廠輸出 打造綠色碳權營運新模式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