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環境部擬循環經濟路徑圖 10/1說明初步架構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6日電)環境部今天表示,正在研擬循環經濟路徑圖,預計10月1日說明初步架構;為增加循環經濟場域,除了今年的建國花市減塑計畫外,明年擬於內湖科學園區推循環便當盒,現在正在進行盤點及研究。
環境部今天舉辦大專院校青年參與氣候行動系列活動「與署長有約:面對氣候變遷的循環經濟」。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告訴中央社記者,除了現在正在建國花市推動的循環袋計畫外,預計明年會在內湖科學園區推循環便當盒,由於內科的場域大多都是外訂便當,因此今年先進行研究盤點,並找尋願意合作的便當盒和業者投入。
另外,賴瑩瑩說,目前正在擬訂「循環經濟路徑圖」,預計10月1日會對外發布初步架構;10月下旬台灣將主辦「2025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會進一步發布路徑圖的整體規畫。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近期企業討論短期議題包含企業面臨關稅、匯率波動及物料成本上漲等;而長期所面臨的議題如氣候變遷、醫療成本高漲及貧富差距擴大等。
黃育徵認為,這些議題看似重大的壓力,但也是帶動全球供應鏈的轉型的契機;而台灣的回收產業非常出色,應該以鼓勵台灣企業到這些國家投資的角度,處理當地「資源」,這不僅能解決廢棄物問題,也能在經貿談判中為台灣爭取更好的條件。
中央畜牧場第二代經營者蘇揚曾獲得紐倫堡發明獎銀牌,他提到,中央畜牧場結合了中山、成功、台大和屏科大等學術機構,將沼氣發電後產生的沼渣、沼液製成「綠沼」,未來可能應用於水產養殖飼料或畜牧養殖,進一步達到固碳與淨零排放目標。
今年入選為聯合國「Fashion & Lifestyle Network」正式會員的獨立服裝設計師金蓓雯表示,台灣的舊衣回收場有很大比例的舊衣被降級處理,如將衣物拆成一次性抹布,供港口船隻擦拭油污使用。
金蓓雯說,剩下不能被製成抹布的邊腳料算是「廢料中的廢料中的廢料」,她曾收集這些廢料,製作成一個時裝系列,除了到香港商展外,也獲得了韓國百貨公司和日本採購商的正面評價。她說,這些再製的衣服符合新世代消費者「與眾不同」的期待,也是「有故事的衣物」。(編輯:李亨山)1140916

- 環境部擬循環經濟路徑圖 10/1說明初步架構2025/09/16 13:00
- 2025/09/16 12:02
- 2025/09/16 11: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