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俄羅斯2022年2月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分離地區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以「維和」名義派軍進駐,並宣布與其建交。俄羅斯總統蒲亭無視西方制裁,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發動飛彈攻擊與砲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兩方交戰至今,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

俄羅斯2022年2月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分離地區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以「維和」名義派軍進駐,並宣布與其建交。俄羅斯總統蒲亭無視西方制裁,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發動飛彈攻擊與砲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兩方交戰至今,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
烏克蘭官員表示,烏國首都基輔(Kyiv)與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a)今天凌晨遭到俄羅斯「大規模」無人機攻擊。
烏克蘭與俄羅斯於當地時間今天下午再度交換戰俘,基輔當局與莫斯科均證實相關程序,但並未公布具體人數。烏克蘭媒體引述官員表示,基於安全考量,最終獲釋人數將於程序完成後對外公布。
俄羅斯軍隊多架戰略轟炸機近日毀於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後,烏國軍方宣稱,烏克蘭空軍今天上午擊落一架俄軍蘇愷-35(Su-35)戰機。
俄羅斯今天黎明前猛攻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造成2人死亡和17人受傷,哈爾科夫市長泰芮可夫形容這是烏俄戰爭開始以來,該市遭遇「最猛烈的襲擊」。
俄羅斯今天表示,俄軍已推進至烏克蘭東部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邊緣,這是雙方和談陷入僵局之際,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攻城掠地的重大指標。
俄羅斯今天指責烏克蘭無限期延後大規模交換戰俘與士兵遺體的行動。這項行動是兩國本週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和平談判時同意的事項。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今天與俄羅斯總統蒲亭通話一個多小時,討論近期俄羅斯、烏克蘭相互攻擊等議題,雖然通話氣氛良好,但未能立即促成和平。兩人也討論了伊朗議題,蒲亭提議他將參與相關討論,也許能協助促成結果。
烏克蘭與俄羅斯代表團今天就終結戰爭的可能性進行第2輪直接談判,暫未達成停火協議。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敦促採取一連串外交行動,截至目前,雙方仍無共識。
美國總統川普及德國總理梅爾茨今天在白宮召開記者會,會中川普形容俄烏戰爭現況如「小孩打架」,迴避對俄羅斯侵略的直接譴責。梅爾茲則展柔軟身段,稱川普是結束戰爭的關鍵人物,同時強調德國堅定支持烏克蘭的立場。
烏克蘭政府代表團今天抵達華府,將與美國就軍事援助與對俄羅斯制裁等議題進行討論。基輔與莫斯科昨天才舉行第2輪和平談判。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將於6月5日赴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雙方將商討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以及陷入緊張的貿易關係。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8日訪問柏林,與德國總理梅爾茨共同召開記者會。梅爾茨宣布,德國將資助烏克蘭在境內生產具遠程攻擊能力、且不受射程限制的武器系統,形容此舉象徵兩國邁入「全新形式的軍事工業合作階段」。
烏克蘭、英國、法國、德國和波蘭今天聯手施壓俄羅斯,要求俄方接受30天無條件停火。CNN分析,這是俄方不能拒絕也不能接受的提議,可能迫使莫斯科做出尷尬選擇,揭露俄羅斯總統蒲亭對這場殘酷戰爭的真正野心。
美媒報導,在達成俄烏和平的道路上,美國總統川普堅稱,俄羅斯會是較容易的合作夥伴,但他昨天與俄國總統蒲亭的通話,凸顯克里姆林宮到目前為止才是較大的障礙。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任50天,從烏克蘭戰爭轉向、揚言奪取格陵蘭、向鄰國課徵高關稅等,都顯示美國外交政策已根本改變,這是一場革命,與盟友互信破裂將難以修復。
美國總統川普擺出想用最快時間達成俄烏停戰的架式。然而有分析指出,隨著戰場優勢在手,克里姆林宮可能認為拉長時程慢慢談的策略反而有利俄方,川普恐難如願快速弭兵。
俄羅斯傭兵集團首腦普里格津發動兵變直逼首都,讓全球屏息度過驚風駭浪的一天,德國智庫學者分析,這場猶如「黑天鵝」的兵變凸顯蒲亭體制的弱點,發動戰爭的國家終將遭到反撲,未來兵變隨時還可能再發生。
英國首相蘇納克今天表示,針對俄羅斯傭兵團體瓦格納發動短暫兵變後俄國可能的各種情勢發展,英國已經有所準備。德國國防部長則表示,德國準備在立陶宛常駐一個旅。
俄羅斯傭兵集團瓦格納24日發動的短命兵變落幕後,總統蒲亭今天表示,當時之所以放任兵變持續,是為了避免流血。他指控烏克蘭與其西方盟邦,只想讓俄國人在兵變中自相殘殺。
瓦格納集團短暫兵變落幕,分析認為,這對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也敲響警鐘,民族主義恐反噬威脅掌權者,而重大軍事行動,例若對台灣的行動遭遇失敗,是否會導致軍事力量的分裂。
俄羅斯在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更將牽動台海情勢與美中兩強的競爭。中央社在戰爭滿一週年的此時推出專題,從各個面向探討,幫助讀者瞭解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百日,兩軍仍在烏東地區激烈交戰,傷亡、難民與斷瓦殘垣,形成21世紀至今全球最悲慘的人道危機,老弱婦孺成了最大犧牲者。戰火肆虐,俄軍砲彈沒讓烏克蘭一週亡國,相反的,許多離鄉者返回家園,危機中攜手準備重建。中央社記者在戰爭百日期間來到曾遭俄軍圍城的首都基輔、交戰中的烏東哈爾科夫等地,報導戰火下烏國人民的希望。
烏克蘭學者、議員及民團領袖觀察,戰事爆發後,烏克蘭處於反共前線,與台灣同屬捍衛民主同盟,民眾更了解中國犯台風險,雙方於戰後可望強化互動。中國未及時出手止戰,已導致烏中「戰略夥伴」發展受阻。
4月26日下午,基輔舊城區後來改以「烏克蘭人民自由」為名的拱門下方,工人在拆除一座蘇聯時期象徵烏克蘭與俄國友誼的雕像,現場圍觀的數百民眾不時報以掌聲。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不久,位於基輔市的烏克蘭國家兒童醫院(National Specialized Children's Hospital Okhmatdyt)成為收治受傷兒童的地方,臨時床位一度擺滿醫院走廊,醫療資源也快速消耗。
「我要住哪裡?吃什麼?我不會說波蘭語,要怎麼找工作?」烏克蘭駐波蘭盧布林領事館外設有救濟站,在這裡擔任接待工作的娜塔利亞(Natallia)以生澀的英語道出了烏克蘭難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