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俄羅斯2022年2月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分離地區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以「維和」名義派軍進駐,並宣布與其建交。俄羅斯總統蒲亭無視西方制裁,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發動飛彈攻擊與砲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兩方交戰至今,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

俄羅斯2022年2月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分離地區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以「維和」名義派軍進駐,並宣布與其建交。俄羅斯總統蒲亭無視西方制裁,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發動飛彈攻擊與砲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兩方交戰至今,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他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準備好放棄克里米亞。這個說法直接牴觸烏克蘭領導人對這片遭俄羅斯吞併領土的聲明。
北韓國營媒體今天報導,平壤首度證實,根據領導人金正恩命令,為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戰爭部署軍隊,並表示此舉為遭烏克蘭占領俄羅斯領土的解放作出重大貢獻。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天表示,俄羅斯夜間對基輔一棟住宅大樓發動致命攻擊,造成12人喪生,俄方所使用的飛彈由北韓供應,證實路透社先前的報導。
烏克蘭軍方消息人士今天告訴路透社,俄羅斯用於夜襲首都基輔、至少造成8人喪生的武器為北韓的KN-23彈道飛彈。
美國官員今天表示,美國與烏克蘭已簽署協議,將對烏克蘭的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進行聯合投資,此舉將滿足白宮一項關鍵要求,並為基輔提供其渴望已久的美國支持。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與烏克蘭今天簽署「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將使美國政府能取得烏克蘭的關鍵礦產和自然資源,讓雙方數週以來的緊張談判畫下句點。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烏克蘭準備與美國簽訂天然資源協議,此舉可能增強雙邊的經濟夥伴關係,進而提升華府對基輔的支持。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今天警告,除非俄羅斯和烏克蘭提出「具體方案」,美國將放棄對這場衝突進行調停。華府對於總統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後的這項優先要務正日益失去耐性。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發起台灣與烏克蘭國會議員友好協會,今天舉行成立大會,期盼促進兩國交流。陳冠廷說明,烏克蘭的狀況日益嚴峻也是世界議題,跨黨派立委參與友好協會,在利益與價值上與歐洲、烏克蘭站在一起。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再度試圖把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一事怪罪到烏國總統澤倫斯基頭上,指控澤倫斯基要對「數百萬人」喪生負起責任。
俄羅斯13日對烏克蘭蘇米市發動致命飛彈襲擊,造成數十人死亡。捷克官員表達強烈譴責,呼籲國際對莫斯科採取更嚴厲行動。
德、英國防部長今天共同主持烏克蘭防務小組會議,會後宣布對烏克蘭軍援再增加破紀錄的210億歐元(約新台幣7713億元),美國防長赫格塞斯透過視訊參與。由美國主持該小組的慣例在總統川普就任後改變。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任50天,從烏克蘭戰爭轉向、揚言奪取格陵蘭、向鄰國課徵高關稅等,都顯示美國外交政策已根本改變,這是一場革命,與盟友互信破裂將難以修復。
美國總統川普擺出想用最快時間達成俄烏停戰的架式。然而有分析指出,隨著戰場優勢在手,克里姆林宮可能認為拉長時程慢慢談的策略反而有利俄方,川普恐難如願快速弭兵。
路透社引述6名軍事專家指出,俄羅斯總統蒲亭上週吹捧對烏克蘭發射的實驗性新型極音速飛彈,實際只是應用多年來用於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舊技術。
美方行政與國會官員坦承,拜登政府難以在明年1月20日卸任前將國會通過的軍援烏克蘭經費用完,恐仍有數十億美元經費得留由總統當選人川普定奪。
俄羅斯傭兵集團首腦普里格津發動兵變直逼首都,讓全球屏息度過驚風駭浪的一天,德國智庫學者分析,這場猶如「黑天鵝」的兵變凸顯蒲亭體制的弱點,發動戰爭的國家終將遭到反撲,未來兵變隨時還可能再發生。
英國首相蘇納克今天表示,針對俄羅斯傭兵團體瓦格納發動短暫兵變後俄國可能的各種情勢發展,英國已經有所準備。德國國防部長則表示,德國準備在立陶宛常駐一個旅。
俄羅斯傭兵集團瓦格納24日發動的短命兵變落幕後,總統蒲亭今天表示,當時之所以放任兵變持續,是為了避免流血。他指控烏克蘭與其西方盟邦,只想讓俄國人在兵變中自相殘殺。
瓦格納集團短暫兵變落幕,分析認為,這對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也敲響警鐘,民族主義恐反噬威脅掌權者,而重大軍事行動,例若對台灣的行動遭遇失敗,是否會導致軍事力量的分裂。
俄羅斯在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更將牽動台海情勢與美中兩強的競爭。中央社在戰爭滿一週年的此時推出專題,從各個面向探討,幫助讀者瞭解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百日,兩軍仍在烏東地區激烈交戰,傷亡、難民與斷瓦殘垣,形成21世紀至今全球最悲慘的人道危機,老弱婦孺成了最大犧牲者。戰火肆虐,俄軍砲彈沒讓烏克蘭一週亡國,相反的,許多離鄉者返回家園,危機中攜手準備重建。中央社記者在戰爭百日期間來到曾遭俄軍圍城的首都基輔、交戰中的烏東哈爾科夫等地,報導戰火下烏國人民的希望。
烏克蘭學者、議員及民團領袖觀察,戰事爆發後,烏克蘭處於反共前線,與台灣同屬捍衛民主同盟,民眾更了解中國犯台風險,雙方於戰後可望強化互動。中國未及時出手止戰,已導致烏中「戰略夥伴」發展受阻。
4月26日下午,基輔舊城區後來改以「烏克蘭人民自由」為名的拱門下方,工人在拆除一座蘇聯時期象徵烏克蘭與俄國友誼的雕像,現場圍觀的數百民眾不時報以掌聲。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不久,位於基輔市的烏克蘭國家兒童醫院(National Specialized Children's Hospital Okhmatdyt)成為收治受傷兒童的地方,臨時床位一度擺滿醫院走廊,醫療資源也快速消耗。
「我要住哪裡?吃什麼?我不會說波蘭語,要怎麼找工作?」烏克蘭駐波蘭盧布林領事館外設有救濟站,在這裡擔任接待工作的娜塔利亞(Natallia)以生澀的英語道出了烏克蘭難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