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南亞海嘯15年 倖存者造預警系統防惡夢重演

2019/12/22 15:3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印尼大亞齊22日綜合外電報導)2004年規模9.1強震引發南亞大海嘯,奪走超過23萬條性命,隨著這場天災即將屆滿15周年,當年海嘯倖存者努力打造預警設備,試圖防患於未然。

路透社報導,2004年12月26日的強震在印度洋引發17.4公尺高的大海嘯,造成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及其他9國超過23萬人喪命。

而印尼北部亞齊省(Aceh)是受創最嚴重地區。據政府及援助機構彙整的統計數據,亞齊省共有12萬8858人喪命,另有3萬7087人仍列失蹤名單。

重災區亞齊省一村莊中,發生一個名叫阿瑞夫(Arif Munandar)的男子在宣告死亡4天後從屍袋內甦醒過來的「奇蹟」。

他痛失24名家屬,包括愛妻和3名子女,但在救濟營生活6年之後,已在政府幫助下重建老家,並再婚生下2名孩子。

49歲的他目前在亞齊省災難應變機構擔任無線電通訊技術員,並把好好維護村莊警告系統視為己任。阿瑞夫強調,有必要替最壞情況做打算,「我們需要提供資訊給社區,類似天災如果再度發生,才能將傷亡降至最低」。

全球28國砸超過4億美元,打造由101個海平面水平儀、148個地震儀及9個浮標組成的預警系統。

2013年成立的印度洋海嘯預警和緩解系統(IOTWMS)負責人錫利瓦沙(Srinivasa Tummala)說:「印度洋地區比起2004年,在因應海嘯威脅上安全得多。」但他說,缺乏足夠海嘯浮標等其他偵測設備、即時資料共享能力,又難以維護海嘯偵測系統,仍是最大的障礙。

錫利瓦沙說,像印尼巴路省(Palu)及萬丹省(Banten)去年因海底土石崩落引發的雙海嘯威脅,在更短的時間就襲擊陸地,也一直是預警系統的挑戰。

為此,專家正在探索透過行動應用程式(app)及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等新科技,來加強因應準備度。

錫利瓦沙表示,海嘯預警和緩解系統的重點現在放在社區準備度上,包括執行例行演習。

泰國南部沿海村莊達瓜巴(Ban Nam Khem)在2004年南亞海嘯喪失超過半數的人口,如今海嘯預警塔每週播放一次國歌,作為預防惡夢重演測試的一環。

村長巴允(Prayoon Chonkraichak)表示,「預警塔不應該只被用來警告海嘯」。他說:「它的目的應該更廣泛,這樣才值回票價,更重要的是,社區民眾才能對它更有信心。」(譯者:侯文婷/核稿:蔡佳敏)10812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