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分析:中國加速發展核電 浮現核安疑慮

2024/4/6 14:1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6日電)中國近年來加速發展核電,目標超越美國成為第一核電大國,但專家擔憂,因北京高度集權和資訊不透明,各方難以得知中國核安是否達標及監管機構的獨立性,恐埋下核安全隱憂。

美國之音(VOA)5日報導,過去兩年北京核准每年新造10台核電機組,目前26台建造中全球最多,總計中國運轉中的核電機組共55座,美國是93座,即因中國近年加速發展核電,引發安全和監管是否到位的質疑。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員希伯斯(Mark Hibbs)說,中國制度不透明,嚴格限制核電資訊,偶爾聽聞可能涉及核安的問題,但細節一無所知。

匹茲堡大學商學院教授拉維馬達範(Ravi Madhavan)指出,美國花了很長時間才建造93座核反應爐,主要原因是美國有極其嚴格的監管,雖然導致成本高昂,但人們希望確保安全。

他說,相較之下,中國在短時間內啟用55個核反應爐,令人擔心監管和安全是否到位,中國顯得操之過急,浮現核電成長太快的隱患。

此外,日本福島核災12年後,去年8月下旬,日本開始向海洋排放來自福島第一核電廠逾100萬噸的核處理水,北京當局大肆抨擊說,日本此舉罔顧安全。

但是基於核能發電過程勢必產生大量熱能,需要充分水源吸收冷卻的考量,中國政府下令,禁止興建內陸核電廠,因此中國的核電廠通常臨海而建,專家對此格外不安。

蘭德公司核能工程師巴奈特(Sean Barnett)即指出,核電廠定位在海岸線,確實暴露於將遭逢海嘯來襲的風險。

他說:「我們可以觀察中國附近存在的地質斷層,並估計它們可能產生的地震和海嘯。評估好以後,核電廠就可以設計成能夠承受海嘯的影響。」

巴奈特表示:「但中國必須先完成這一切,必須準確完成分析,然後核電站需要正確設計。如果他們這樣做了,那麼核電站電力可能是有益的。但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不知道他們做得是否足夠。」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希布斯分析,中國對福島核處理水排放咄咄逼人,並非基於核安而是具政治性,這與中國近年來在西太平洋的野心有關,也表現在與日本的對立。

馬達範則說,中國對福島核處理水的反應,顯然受民族主義煽動,但中國需注意,儘管自身核電工業迅速發展,畢竟核電運作經歷相對較短,就算目前沒發生重大事故,也不該自認已掌握安全性,至少要等到累計運作時間和日本或美國相當才能定奪。(編輯:曹宇帆/吳柏緯)11304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