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恢復餐桌上食物多元 保種行動方興未艾

2017/8/5 16:01(8/5 17: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種子的故事3(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5日電)氣候變遷讓人類的飲食類型單一性,為恢復餐桌上食物多元和不受污染,一些小農開始重視傳統食材復育與作物種子的保存;花蓮農改場也以原民作物保種研究室,致力原生種保存。

花蓮吉安鄉小農湯平就是因為擔憂原生種植物不斷消失,投入「保育原種」的自發行動,在網路平台上與人交流種子,目前收集的種子為食物類和野草類約有2000種。

出於愛家人、照顧家人的身體健康,湯平非常重視食物來源,和丈夫經營一座農場,她說,農作自給自足是目標;由於現在大部分的農夫所種植的作物,大多是向種苗行購買來自跨國公司所販售的種子,其中80%種子是經過消毒、泡藥的。

湯平說,自家農地採自然農法耕作,自種自食,一般市售的種子並不符合自然農法要求,所以開始找種子、與人交換。很快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回應,包括小農、NGO團體等,最特別的是一位來自香港的網友,千里迢迢來到花蓮,只為看雜草,因為香港已看不到,只能在圖鑑上認識。

湯平認為雜草也是一種養分,所以她推廣雜草、野草飲食文化。後來發現一種名叫薺菜的草竟然面臨絕種的危機,這更加堅定她找種、收種、保種的決心。

「留種最早為自己需求,後來收種愈來愈多,家裡冰箱塞爆,於是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湯平說,種子愈多元愈好,但有些農民是不願分送種子,寧願藏私的。

種子的品質關乎發芽率,湯平說,一棵父親小時候就種植的原生種大茴香,她取得種子,種在農場不到一年,如今已長得比大人還高,種子也隨風四處飄散,讓大茴香隨處可見。她相信只要尊重植物,它們自然就會以最美好的食物回應。

小農保種不遺餘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也作保種、育種的工作,副研究員全中和說,目前以水稻、雜糧類最大宗,前幾年成立原民作物保種研究室,針對花東原民傳統作物,如野菜、豆科、紅藜等保種。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長范美玲表示,為保存及蒐集更完整的原鄉珍貴特色種原,開發原鄉特色作物價值,針對野菜、雜糧及特用作物進行專業栽培技術研究及營養成分分析。例如協助蒐集、保存及繁殖原鄉野菜種原,進而分析各種野菜營養價值,並開發淺顯易懂的野菜食譜圖卡,希望推廣並融入生活。10608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22